1、选择题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频率改变就意味着有生物进化
B.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隔离能阻断不同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D.种群内随机交配就可保持遗传平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正确。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正确。隔离的实质能阻断不同种群间的基因交流;C正确。①种群数量足够大,②全部的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能产生后代,③没有迁入与迁出,④各种基因型的个体生存能力完全相同(也就是说自然选择对各种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⑤基因都不产生突变,并且携带这对基因的染色体不发生变异(可导致基因数目的变化),在符合这些条件的情况下,等位基因的频率和等位基因的基因型的频率在一代一代的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保持平衡;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玫瑰有50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迄今已培育出2500多个品种。玫瑰没有生成蓝色翠雀花素所需的“黄酮类化合物3,5—氢氧化酶”的基因,因此蓝玫瑰被认为是不可能培育成功的。但日本科研人员将蓝三叶草中的蓝色素基因植入普通玫瑰而成功培育出了蓝玫瑰,这株玫瑰的花瓣中所含的色素为蓝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蓝色翠雀花素分布于蓝玫瑰花瓣细胞的液泡和叶绿体中
B.培育蓝玫瑰用到的工具酶是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C.蓝色素基因在所有玫瑰细胞中都能控制合成蓝色翠雀花素
D.蓝玫瑰的培育成功意味着人类创造了一个新的物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蓝色翠雀花素分布于蓝玫瑰花辦细胞的液泡中,叶绿体中为光合色素,A项错误;日本科研人员将蓝三叶草中的蓝色素基因植入普通玫瑰而成功培育出了蓝玫瑰,为转基因工程操作,故用到的工具酶是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B项正确;蓝色素基因在玫瑰花辮细胞中能控制合成蓝色翠雀花素,在其他细胞中没有表达,C项错误;蓝玫瑰仅仅是转入了一个外源的基因,与其他的玫瑰未产生生殖隔离,没有产生新的物种,D项错误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人和家兔都具有盲肠,但家兔的盲肠很发达,而人的盲肠严重退化。这一事实可解释为
A.人类起源于兔类
B.他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C.他们共同起源于单细胞动物
D.他们共同起源于水生动物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脊索的形成是在以下哪个发育时期形成的?
A.囊胚期
B.原肠胚期
C.神经胚期
D.其后的器官形成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脊椎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都经历了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几个时期,在神经胚期,外胚层在背中线加厚、下陷,形成神经板,两侧向上卷起,汇合成神经管。原肠腔背壁中部纵形隆起,与原肠分离形成脊索。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动物界中最高等的动物类群是
A.爬行动物
B.鸟类
C.节肢动物
D.哺乳动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哺乳动物的特征:体表被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使它的结构功能最完善,最适应环境,也说明它是脊椎动物中乃至整个动物界最高等的一个类群。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历程。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生物进化的趋势和历程,并了解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