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哪一特征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所共有的
A.孢子体和配子体均能独立生活
B.都含有叶绿素a和b的光合色素
C.均以孢子进行无性生殖
D.均具卵式生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大部分藻类植物不是卵式生殖,所以,D不对。苔藓植物的孢子体不能独立生活,所以,A不对。大部分藻类植物没有叶绿素b。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能进行孢子生殖。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解释细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原因是
A.使用抗菌素的剂量不断增大,病菌向抗药性能力增强方向变异
B.基因频率发生变化,抗性基因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C.抗菌素对病菌进行自然选择,生存下来的病菌,其抗药性能力较强
D.病菌中原来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在使用抗菌素的过程中淘汰了抗药性弱的个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细菌通过变异存在着抗药性的差异,在使用药物时,淘汰了抗药性弱的个体,抗药性强的有利变异得到保存,这一现状通过遗传不断积累,实质是基因频率发生变化,抗菌素使得抗性基因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选B。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点评:试题以信息的方式呈现考生陌生的问题背景,提升了学生获取信息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的过程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
B.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一定会导致新物种的产生
C.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D.只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不一定会导致新物种的产生,B错误。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及物种与环境之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C错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D错误。本题选A。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不大,只要记住相关知识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错误的说法是
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
B.消费者的出现不影响生产者的进化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是相互影响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此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是相互影响的;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共同进化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消费者的出现会影响生产者的进化,并与生产者共同进化。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如图所示为种群与物种的关系图解,关于它们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物种可以有很多种群,这些种群间只是因为地理隔离,阻碍了基因交流
B.若物种2是由物种1形成的,则物种2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
C.物种1形成物种2的必要条件是地理隔离
D.若种群1和种群2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地理隔离使得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不能相遇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A正确。进化是量变,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即出现质变即新物种的形成;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B、D正确。有地理隔离不一定形成生殖隔离,不存在地理隔离也可能形成生殖隔离;C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知识,意在考查识图能力及对知识的理解应用。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