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下表为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设计的三组实验,用以验证酶的专一性。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斐林试剂A液和B液正确的使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2)预期甲同学得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
(3)乙同学的实验设计能否得出结论?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
(4)丙同学的实验设计可能得不到实验结论,你认为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若仍然用碘液作试剂,丙同学的实验应该怎样进行改进?(只能在上述表格中选取材料和制剂)

参考答案:(1)将A和B液混合均匀后加入待测溶液,再水浴加热
(2)A组出现砖红色沉淀,B组没有
(3)不能? 麦芽糖和葡萄糖都是还原糖
(4)蔗糖及其水解产物与碘液没有显色反应,因此不能用碘液检测蔗糖是否分解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探究题 为探究酶的浓度(以土豆块数多少代表)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供选用的材料用具有:3%的过氧化氢溶液、新鲜土豆(含有过氧化氢酶)、水果刀、量筒、带刻度的50ml注射器(3个)、橡皮塞、计时器。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实验步骤
①.将新鲜土豆去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取3个50ml的注射器并编号为1、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示装置。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等。
(3)如果下图是2号注射器的实验结果,请在原图上画出1、3号注射器实验结果图。

参考答案:(1)①.切成大小相等的若干小块。
②.分别加入10ml(等量)过氧化氢溶液,再分别加入2,4,6个土豆小块。
③.定时观察记录针筒内体积的变化。
(2)温度 ?土豆块的大小和新鲜程度 注射器的密封性 注射器针筒与活塞之间的摩擦力等。
(3)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下图表示从血液中分离提取核糖体的大致过程,对该过程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
A.离体的核糖体在提供了氨基酸、酶、ATP和适宜的温度、pH条件下可翻译生产蛋白质
B.步骤①加入14C氨基酸的目的是为了在步骤⑤中检测核糖体
C.步骤②的目的是破坏细胞膜,步骤③、④的目的是分离细胞器
D.该过程运用了渗透作用原理、同位素示踪法、离心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图示中能正确反映DNA溶解度与NaCl溶液浓度之间关系的是
[? ]
A.
B.
C.
D.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硝化细菌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形成有机物,需要下列哪种环境条件
[? ]
A.具有NH3和氧
B.具有NH3缺氧
C.具有硝酸和氧
D.具有硝酸及缺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