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但是生物体内的这些化学变化的顺利进行要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完成。下列关于酶的发现和特性说法正确的是
A.斯帕兰扎尼在研究鹰的消化作用的实验中,证明了酶具有消化作用
B.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酶促反应速率与酶的浓度无关
C.酶的形成都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等几个阶段
D.在蛋白酶的作用下,淀粉酶可以被水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图为一同学进行某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
B.B过程的目的是使染色体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
C.D操作步骤的主要目的是洗去多余的龙胆紫染液
D.该同学通过本实验操作难以获得预期的实验结果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洋葱根尖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故A错误;B过程的目的是使植物细胞相互分离开来,故B错误;D操作步骤的主要目的是洗去解离液,故C错误;由于实验中C、D步骤次序反了,应先漂洗后染色,所以该同学通过本实验操作难以获得预期的实验结果,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用完全营养液在两个相同的容器内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苗,假设两植物的吸水速率相同,一段时间后,测定营养液中各种离子与试验开始时各种离子浓度之比,结果如图所示:

该试验结果不能说明
A.植物根对水分的吸收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B.植物对离子的吸收有选择性
C.植物对离子的吸收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
D.水稻吸收Si的载体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题中信息“两植物吸水速率相等”和柱状图可知,植物吸收矿质元素引起营养液中离子浓度发生了变化,说明吸收水分和吸收矿质离子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由柱状图可知,同一植物对不同矿质元素的吸收速率不同,说明植物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而离子吸收多少,与其根细胞膜上离子载体的数目有关,水稻对Si的吸收明显多,说明水稻根细胞膜上吸收Si的载体多;植物对离子的吸收是主动运输过程,与溶液中离子浓度没有直接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图是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某动物组织切片显微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①分裂完成后,细胞内可能有2个四分体,4条染色单体
B.细胞②分裂结束后,可以形成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
C.细胞③分裂结束后可能产生基因型为AB的两个子细胞
D.按分裂过程判断,图中标号的先后顺序为①→②→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细胞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分裂完成后,细胞内有0个四分体,4条染色单体,A项错误;细胞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分裂结束后,可以形成第二极体和卵细胞,B项错误;细胞③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末期(有4种基因型可能:AB、ab、Ab、aB),分裂结束后可能产生基因型为AB的两个子细胞,C正确;按分裂过程判断,图中标号的先后顺序为①→③→②,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增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一个DNA分子中有腺嘌呤20个,占全部碱基总数的20%,若DNA连续复制2次,需要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量是
A.20个
B.30个
C.90个
D.120个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DNA分子是一个独特的双螺旋结构;它是由两条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结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对(A-T;C-G)通过氢键连接。由题意可知:一个DNA分子中有腺嘌呤20个,占全部碱基总数的20%,则C为30个。1个DNA分子连续复制2次,产生4个DNA分子。共有胞嘧啶脱氧核苷酸30×4=120个,所以需要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量是120-30=90个。选C。
考点:DNA分子的结构及复制
点评:本题较简单,要求学生识记DNA分子的结构,了解DNA分子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及碱基数量的相关计算。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