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凝血过程需要多种要素参与,下列与凝血无关的是
A.纤维蛋白原
B.白细胞
C.血小板
D.维生素K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凝血是血液从液体转变成为凝胶状态的过程。血液凝固是因血浆中发生了一系列化学反应,其最后表现就是由不溶解的纤维蛋白网罗红细胞形成凝血块。凝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酶促反应过程,参与此过程的有凝血因子、Ca++、血小板等。此反应可分为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及纤维蛋白形成三个阶段。第1阶段中,又因起动方式及因子χ激活途径不同而分为内源性与外源性凝血两个途径(见凝血过程示意图)。

内源性凝血起动于接触激活,即Ⅻ因子接触到带负电荷的表面(在体内为血管受损后暴露的胶原纤维;在体外为玻璃表面、白陶土等)被激活。而外源性途径则由组织损伤释放的组织因子(因子Ⅲ、组织凝血活酶)所起动。凝血反应一旦激活,则如瀑布一样发展,一直到血液凝固为止。大多数凝血因子(如因子Ⅰ、Ⅱ、Ⅴ、Ⅶ、Ⅹ、Ⅸ等)都是在肝脏中合成。维生素K能促进肝中凝血因子的合成,被称为“凝血维生素”。由此可见,A、C、D项都与凝血有关。B项无关。所以,答案为B。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关于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的比较,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原理相同
B.培养基成分相同
C.目的相同
D.促融手段可相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原理分别是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全能性、细胞膜的流动性,培养基前者不需要血清,后者需要血清,前者是为了获得植物体,后者是制备单克隆抗体,所以答案D。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下列关于[H]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与氧结合生成水分子,释放大量的能量
B.葡萄糖在线粒体中分解成丙酮酸,生成[H]并释放少量的能量
C.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H]是在叶绿体囊状结构的薄膜上完成的
D.光合作用产生[H]参与了暗反应中还原C3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在第三阶段与氧结合生成水分子,释放大量的能量;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生成[H]并释放少量的能量;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场所是叶绿体囊状结构的薄膜;光合作用产生的[H]参与暗反应中还原C3。
考点: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
点评:难度中等,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如图是“白菜一甘蓝”杂种植株的培育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白菜—甘蓝”植株不能结籽
B.愈伤组织的代谢是自养需氧型
C.上述过程中包含着有丝分裂,细胞分化和减数分裂等过程
D.“白菜—甘蓝”杂种植株具有的性状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白菜和甘蓝都是二倍体,它们的体细胞杂交后培育的“白菜—甘蓝”植株中有两个染色体组来自白菜,两个染色体组来自甘蓝,因此“白菜—甘蓝”属于异源四倍体,是可育的,能结籽,A项错误;愈伤组织是一种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型状态的薄壁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愈伤组织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B项错误;上述过程包括去壁、原生质体融合、植物组织培养等过程,其结果是形成“白菜—甘蓝”幼苗,但并未发育到性成熟个体,因此整个过程中有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没有减数分裂过程,C项错误;任何性状都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及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光合作用所利用的光都是可见光
B.叶绿体中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膜上
C.每个类囊体至少含有 2 个以上基粒,多者可达 100 个以上
D.叶绿体基质中含有少量的 DNA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叶绿体中每个基粒都含有 2 个以上类囊体,多者可达 100 个以上。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