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南方盛夏的中午,高粱叶片由于阳光强烈照射而使气孔完全关闭,且持续较长时间,此时,叶片不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①蒸腾作用 ②有氧呼吸 ③无氧呼吸 ④光合作用
[? ]
A.只有①
B.①②
C.①④
D.②③
2、综合题 细胞内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为丙酮酸的分解。为探究该反应发生的场所,甲、乙两同学分别做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的方法:
步骤一:取新鲜肝脏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使之分散为单个细胞。
步骤二:用含14C标记的C6H12O6及完全营养液培养肝细胞一段时间。
步骤三:离心得到细胞质基质及线粒体基质,分装在标号为1、2的两支试管中。
步骤四:取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两滴,分别滴入两支试管内。
现象:1、2两支试管变浑浊。
结论:丙酮酸的分懈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又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乙同学的方法:第一步同甲步骤一,第二步同甲步骤三,第三步待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完成后,老师指出甲同学的实验结果是错误的。请分析其结果出错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2)现给你如下试剂:14C标记的丙酮酸及完全营养液(不含糖)、清水、吸管若干、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请继续乙的实验,探究丙酮酸水解发生的场所。
步骤三:取等量且少量的试管1及试管2的溶液分别置于编号为A、B的两支试管内,再取等量的14C标记的丙酮酸及完全营养液(不含糖)分别加入A、B两支试管内。
步骤四:____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
①.现象:A试管出现浑浊,B试管不出现浑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②.现象: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丙酮酸的分解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又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3、连线题 为了研究在大豆种子萌发和生长过程中糖类和蛋白质的相互关系,某研究小组在25℃、黑暗、无菌、湿润的条件下萌发种子,然后测定在不同时间种子和幼苗中相关物质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Ⅰ.(1)在观察时间内,图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_,萌发前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大豆种子的________________中,此结构最初由__________发育而来.
(2)上图表明:糖类和蛋白质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糖类在____________过程中产生一些中间产物,可以通过___________作用生成相对应的________。
(3)如果在同样条件下继续培养,预测上图曲线的最终变化趋势是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
Ⅱ.在上述定量测定之前,进行了蛋白质含量变化的预测实验,请填充实验原理;判断实验步骤中划线部分是否正确,并更正错误之处;写出实验结果.
(1)实验原理:蛋白质___________其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2)实验步骤:
①.将三份等量大豆种子分别萌发1、5、9天后取出,各加入适量蒸馏水,研碎、提取、定容后离心得到蛋白质制备液;
②.取3支试管,编号1、2、3,分别加入等量的萌发1、5、9天的蛋白质制备液;
③.在上述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双缩脲试剂A和B(按比例配制)的混合液,振荡均匀后,a 在沸水浴中加热观察颜色变化a: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_____ 91eXAm.or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题 细胞有氧呼吸中,水作为反应物参与的过程是
[? ]
A.葡萄糖→丙酮酸
B.丙酮酸→二氧化碳和氢
C.氢与氧结合生成水
D.ADP和Pi形成ATP
5、选择题 下列细胞中不进行有氧呼吸的是
[? ]
A.神经细胞
B.心肌细胞
C.红细胞
D.小肠上皮细胞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