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右图表示人体的皮下组织,A、B、C表示细胞外液。下面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①上皮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壁破损?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③淋巴管阻塞?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营养不良和肾病导致血浆蛋白流失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水分大量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上皮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壁破损和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也导致水分大量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增加;淋巴管阻塞会使组织液返回淋巴管受影响,从而使组织液相应增多。因此选D。
考点:渗透压对稳态的影响
点评:掌握组织水肿的实质:凡是引起血浆渗透压降低或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的因素都会引起水肿。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下图为人体内环境三种主要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转化示意图,则

A.乙的成分可能有抗体、神经递质和氨基酸
B.甲中含有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等成分
C.与甲相比,乙和淋巴的蛋白质浓度较高
D.进行肌肉注射后,药物流经人体的途径是:淋巴→甲→乙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甲为血浆,乙为组织液,故组织液的成分可能有抗体、神经递质和氨基酸,故A正确。血红蛋白存在红细胞,不是内环境成分,故B错。与甲血浆相比,乙组织液和淋巴的蛋白质浓度较低,故C错。进行肌肉注射后,药物流经人体的途径是:乙组织液→淋巴→甲血浆,故D错。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可能分布于机体的同一个器官
B.突触小体是神经元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
C.用电刺激传出神经使效应器产生的反应即反射
D.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内分泌器官不可能是效应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突触小体是神经元轴突末端细小分支的膨大形成的;B错误。反射活动必须有神经中枢参与,用电刺激传出神经使效应器产生了反应但无神经中枢参与,不属于反射;C错误。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反射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及识记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当人体内血糖含量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
B.在反射弧中,决定兴奋单向传导的结构是突触
C.Na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
D.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35℃降至5℃时,耗氧量增加,尿量增加,酶活性基本不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都能升高血糖浓度,人体内血糖含量降低时,这两种激素含量都会增加,A正确。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B正确。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是H2CO3/NaHCO3,C错误。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35℃降至5℃时,维持体温恒定时耗氧量增加,低温时出汗少,尿量增加,人是恒温动物,酶活性不变,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动物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并在较简单的情境中使用它们。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关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稳态是机体在体液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B.稳态主要是机体内的细胞通过复杂、有序的酶促反应来维持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静止状态的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的,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稳态是机体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的,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所以D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