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右图表示人体内的体液免疫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过程都有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参与
B.⑤过程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
C.图中各种细胞都是免疫细胞
D.它们均由受精卵经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而来
E.大多数抗体是与相应抗原发生沉淀或凝集反应
F.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G.抗原与抗体发生反应
H.可导致人体出现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人体出现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是人体免疫不足或免疫失调引起的。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刺激某神经元会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经检测,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含量比给药物前明显减少。该药物的作用机理是
A.增强突触后膜的通透性
B.抑制突触后膜受体的功能
C.增强突触前膜的通透性
D.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为神经兴奋的传导。由题干可知,该药物的效应是使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含量降低,即降低神经递质的释放量,神经递质的释放与突触前膜有关,方式为外排,因此答案为D。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
A.维持在7.35~7.55
B.远小于7.35~7.45
C.维持在7.35~7.45
D.稳定在3~4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人剧烈活动后,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进入组织液、血浆,但由于血浆中存在于酸碱缓冲物质H2CO3/NaHCO3,NaHCO3与乳酸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H2CO3分解成CO2和H2O,乳酸钠、H2O和CO2排出体外,则血浆pH维持在7.35~7.45。
考点:本题考查血浆pH调节的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乳酸在体内的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
A.脑皮层,下丘脑
B.下丘脑,大脑皮层
C.下丘脑,下丘脑
D.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故本题选B。
考点: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
点评:本题考查了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在特异性免疫中能起免疫作用的物质是
①凝集素 ②抗毒素 ③类毒素 ④外毒素 ⑤干扰素 ⑥抗生素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③④⑥
D.:①③⑤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外毒素是由细菌在生长过程中由细胞内分泌到细胞外的毒性物质。
类毒素是细菌的外毒素经0.3~0.4%甲醛处理,毒性消失仍留其免疫原性,即成类毒素。
抗毒素是一类含有抗体的免疫血清制品。是将类毒素或毒素给马或其他大动物注射,使动物血清内产生大量抗体,然后将含有抗体的动物血清精制浓缩而成的,如破伤风抗毒素、肉毒抗毒素、白喉抗毒素及蛇毒抗毒素等。抗毒素实质上是抗体,可中和相应的毒素,使其失去毒性。
凝集素是指一种从各种植物,无脊椎动物和高等动物中提纯的糖蛋白或结合糖的蛋白,因其能凝集红血球(含血型物质),故名凝集素。
干扰素是一种蛋白质,当人体在遇到病毒侵入时,会自动产生。它是人体内对抗病毒入侵的最快反应部队,当体内干扰素制造不足时,会增加疾病感染的严重性。
抗生素又称抗菌素。是由一些微生物合成的、能抑制或杀灭某些病原体的化学物质。抗生素是微生物的一种次生代谢产物,少量低浓度使用时能对另一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起抑制或杀灭作用。其中类毒素、外毒素与抗生素都可以做抗原,并不是免疫物质。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