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民主革命时期,位于赣南山区的兴国县全县23万人口中,有8万多人参加了革命军队,其中5万多人为革命牺牲。兴国人民参军的高峰时期集中在
A.1924~1927年
B.1928~1934年
C.1937~1945年
D.1945~1949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位于赣南山区的兴国县”位于中共开辟的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随着土地革命战争的展开大量根据地人民踊跃参加革命军,所以兴国人民参军的高峰时期集中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即1928~1934年,答案选B,A C D三项时间特征不符合题意。
点评: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走上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同时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之路,最终在完成抗日战争之后,继续发动人民解放战争,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也完成了反封建、反侵略革命任务。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中日民族矛盾正式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一二八事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35年10月初,蒋介石在成都先后作了题为“建设新四川的根本要道”和四川治乱为国家兴亡的关键”的演讲,强调四川地位的重要及其与国家治乱、民族兴衰的密切关系,第一次明确、公开地提出了“天然是复兴民族的最好的根据地”的思想,肯定地阐明了以四川为根据地的思想。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国民政府
A.建设新四川以剿灭红军
B.将西南作为抗战大后方
C.依托四川以应对日本扩大侵华
D.为迁都四川作准备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蒋介石重视四川的出发点主要是从抗战的角度,所以A剿灭共产党和红军不合题意,应该予以排除,材料体现了国民政府应对日本扩大侵华作抗战准备,B的表述不合史实,而迁都四川是发生在1937年,时间不合。故本题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足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出现问题的原因是
A.中国模仿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失败
B.中国革命成果落到袁世凯手中
C.资产阶级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道路
D.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当中的干扰项,主要是来自逻辑性的错误。A是结果,CD属于启示,只有B项是原因,本题是问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选择B项。CD是启示。故B项正确。
考点: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点评:抓住“而是一代人”的关键信息。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胡适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 还是可以萌发”。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树断了”是指推翻了封建制度
B.“树墩”是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C.“树墩”是指封建正统思想
D.“可以萌发”指民主共和观念的滋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