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和发展,以下选项中符合这一观点的有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②五四运动的爆发
③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①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传播的经济基础而不是其结果,排除含有①的选项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约翰?洛克在《政府论》中写道:“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以上反映洛克主张
A.君权神授
B.三权分立
C.天赋人权
D.社会契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近代中国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经历的三个阶段是(?)
A.科学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
B.政治制度→科学技术→思想文化
C.科学技术→思想文化→政治制度
D.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科学技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归纳与分析的能力,结合已学史实可知近代中国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经历的三个阶段是第一阶段:“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侧重于学习西方科技(器物);第二阶段: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侧重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制度);第三阶段: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侧重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思想),据此分析可知三个阶段是科学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和欧洲两种不同的文明,在16世纪中叶以后,就再也不能避免地要发生正面交锋了。在最初的交往之后,一方面中国士大夫中,出现了像徐光启、杨廷筠、李之藻等愿意接受西方天主教文化的人;另一方面,欧洲天主教内部,也出现了以利玛窦、艾儒略等人为代表的同情、容纳和接受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主张。
——李天纲《中国礼仪之争》
材料二 “中国数千年来立国的根本在于道德,凡国家政治、家庭伦理、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皇流衍。”“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日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
——1914年9月袁世凯《祭孔令》
材料三 “愚之非难孔子之动机,非因孔子之道之不适于今世,乃以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今世之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材料四 “唯忠与孝,实中华民国立国之本,今当国家危急之时全国同胞务必竭忠尽孝,对国家尽其至忠,对民族行其大孝。”
——1939年3月国民政府《国民精神总动员纲领及实施办法》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说明,在明末清初中国传统文明受到怎样的冲击?(4分)?
(2)进入近代,中国不同阶级力量对传统文明持有不同态度。结合背景、目的、作用,对材料二至四给以评价。(4分)?
(3)概述传统文明在中国近代、现代的主要社会作用。(4分)
参考答案:(1)“西学东渐”。一方面中国一些士大夫像徐光启等接受西方天主教文化;另一方面利玛窦等欧洲天主教士传播西方文化。
(2)①辛亥革命后儒学受到冲击,袁世凯为复辟帝制而大力宣扬儒学,社会上出现尊孔复古逆流。②陈独秀为反对帝制复辟,反对封建文人利用儒学中落伍于时代的思想欺骗人民,为维护共和制而批判儒学,具有进步意义。③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一方面以儒学中的忠孝号召中华民族反对日本侵略,这具有正义与进步意义;另一方面又以忠孝要求人们服从其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具有消极作用。
(3)①在近代,它一方面继续是统治者的统治思想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在受到批判的同时,其精华部分得到肯定,并在一定范围内支配和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②在现代,儒学作为中国历史上珍贵的文化遗产受到社会重视,并被研究、利用,为人类文明进步服务。但在十年动乱时期,儒学被错误地全面否定、批判。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西学在中国传播不断深化的过程以及中国的各个阶层对于西方科技、制度、文化等所采取的态度问题。回答本题要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联系中国人西学东渐的进程,才能得到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民国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在《时代与曙光与危机》中指出:“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社会了。中国人从发现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 社会的觉悟。”这里对“社会的觉悟”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B.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C.知识分子民族和国家意识增强
D.中下层平民生活、思想和习俗的改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中国人发现世界”指进入近代,“国力觉悟”即认识到自己的落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政治觉悟即认识到自己政治制度落后,学习西方政治,文化觉悟指认识到自己文化思想意识落后,学习西方先进文化。 “社会”是个综合概念,题干强调“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社会了”,实际强调的是人民在这一运动中最大程度的参与了,所以他所说的社会主要指中下层平民生活、思想和习俗的改造,答案D。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理解题干主旨,尤其注意作者认为五四运动后中国才算有社会这一论断。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