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的不同之处是:?
[? ]
A.主张以民主、法治取代封建专制
B.反对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
C.推动了欧洲反封建斗争的发展
D.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右图反映的情景是

A.柏拉图在雅典学园讲课
B.中世纪大学教师在授课
C.主教与教士讨论教会事务
D.民间艺人吟诵《荷马史诗》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图片人物中的服饰可看出与教会相关,A、D所述事例均属古希腊时期;中世纪的欧洲教会实行教阶制度,等级森严,不可能出现主教与教士讨论教会事务,排除C项,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大学教师授课的情形,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09年3月广东广雅中学、金山中学、执信中学三校联考17题)“八荣八耻”树立了社会主义新时期的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新时期道德观的反映和表现,但时代不同,道德观和荣辱观不同,下列关于文艺复兴时期西欧新型道德观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要求彻底公开否定宗教神学、改变封建的传统观念?
②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自由平等
③攻击矛头对准封建社会里最神圣的王权、神权和特权?
④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了个人私欲膨胀和社会混乱
A.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三杰的绘画题材来自于宗教,故①错误;文艺复兴时期斗争的矛头指向的是宗教,而非世俗王权,③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写道:“路德战胜了信神的奴役制,只是因为他用信仰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信仰的奴役制”是指
A.“人皆上帝”
B.“人皆僧侣”
C.“因行称义”
D.“理性至上”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所谓“战胜了信神的奴役制”即他破除了对教会权威的迷信,“用信仰的奴隶制代替了它”就是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他把人从外在宗教中解放出来,但又把宗教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故正确答案为 B。A项错误,宗教改革并没有否定对上帝的信仰;C项是天主教会的宣传说教,依靠善行和教皇得救;D项是17、18世纪启蒙运动的主张。
点评:宗教改革是西欧16世纪的继文艺复兴之后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主要有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和加尔文宗教改革等。主张信仰得救,它打击了教皇的权威,建立了相对廉洁的教会,促进了人们的思想的解放,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宗教改革为后来的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宗教改革的背景等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为了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宗教改革家主张
[? ]
A.对上帝的信仰才能使人得救
B.在教会的指导下阅读《圣经》
C.依靠个人的善行来赎罪
D.世俗政权服从天主教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