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穆罕穆德·阿里强调:“人们喜爱的是自己的劳动成果,而不是别人的劳动成果。”下列不符合这句话意思的是
A.应对外国商品竞争的需要
B.减少进口的需要
C.保护民族工业和本国商品的需要
D.大力发展民族手工业的需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相关问题。(22分)
材料一?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通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乡邑大治。
——《史记》卷68
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附。
——《史记》卷87
材料三 《史记·商君列传》中的一段材料:令民为什伍,而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材料四?孝文帝改革前后的北魏服饰.饮食情景之比较。

材料五?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王安石变法,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变而失者也。商.王之失在残酷剥民,非不可变也,法非其法也。
——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从军事、经济、治安、外交四方面分析商鞅变法的成效。(8分)
(2)材料三涉及到民生问题的措施有哪些?(6分)
(3)结合材料四,谈谈你对孝文帝改革的认识。(2分)
(4)张之洞对北魏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得与失的评价是否客观,请以王安变法评价为例,简要说明理由。(6分)要求:①先就张之洞对三次变法(或改革)得失的论述作出评价。
②就王安石变法论述,从背景.措施.影响等角度进行说明。
参考答案:(1)军事:人民勇于为国战斗;经济:百姓富足,国家富强:治安:人人路不拾遗,无盗贼,无私斗;外交:诸侯都推许秦国为霸主。(4分)
(2)奖励耕织;废除井田制度;统一度量衡。(2分)
(3) 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鲜卑人的封建化进程。(2分)
(4)北魏孝文帝改革:较为客观公正;商鞅变法:符合事实,有一定的道理;王安石变法:存在偏见,失之片面。王安石变法:背景:北宋中期社会矛盾尖锐,出现了积贫积弱的局面,面临着严重边患。措施:通过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将兵法等理财和军事措施,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增强了军队战斗力,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但变法中也存在着因用人不当和过于激进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
本题解析:(1)从材料一二中先找出商鞅变法在军事、经济、治安、外交四方面的文字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概括即可;(2)从材料三中先找出与民生问题相关的文字说明,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从内容看有如下相关内容:推行连坐法,奖励耕织,废除井田制度,统一度量衡;(3)材料四中图片主要反映了孝文帝改革后社会风貌的变化,依此为基础联想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即可找出答案;(4)在阅读材料五的基础上辨析清楚张之洞对三次重大变法运动的评价,从中不难发现张之洞对王安石变法评价不够客观,然后结合王安石变法发生的时代背景和变法所起的作用分析说明问题即可。
点评:材料考查了学生对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的对比分析能力,材料的主要意图是找出这三次重大变法运动的共同点,从比较的难度而言总体难度不大。但由于本题以文言文的文字材料形式出现,学生则较难把握住其材料主旨和意图,这是该题的难度所在,同时对这三次变法运动进行高度概括也是本题的又一个难点,这就要求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对古文的学习和训练。就三次变法运动而言,平时应该关注他们各自的内容和阶级实质。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世纪后期,“脱亚入欧(仿效欧美)”逐渐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共识。受其影响,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①由幕藩体制转变为中央集权 ②由等级制到承认“四民平等” ?
③由殖民地转变为独立国家 ④由闭关自守到“文明开化”?
[?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古代希腊地处地中海东部,扼欧、亚、非三洲要冲。在希腊,找不到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开阔的平原,连绵不绝的山岭沟壑将陆地割成小块。但是,浩瀚的海域却赋予希腊先民以广阔的发展空间。这里海岸线曲折,绿岛相连,港湾众多,地中海气候温和宜人,海洋资源得天独厚。雅典就是希腊的一个重要城邦国家。
材料二?梭伦规定,除橄榄油以外,禁止任何农作物出口,以保证有足够的农产品供本国居民需要。禁止婚丧节庆的仪式过分铺张。他制定法律,规定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并鼓励有技术的外国手工业者迁居雅典城,授予他们公民权。他还改革雅典的币制,统一度量衡。这些措施有利于提高雅典在对外贸易中的竞争力。?
材料三?公元前594年的一个清晨,梭伦在众人的注视和期待下大步登上讲坛,他径直走到一个大木框前,将木框中的木板翻转过来,刻在木板上的新法律条文呈现在人们面前——“由于欠债而卖身为奴的公民,一律释放;所有债务全部废除。”这就是“解负令”。?
材料四?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
?——梭伦
请回答:
(1)梭伦在改革中为什么要采取禁止农作物出口的措施?联系材料一及梭伦改革的背景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梭伦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其措施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的“新法律”是在怎样的背景下颁布的?假如你是生活在梭伦改革时代雅典的欠债为奴的平民,你会支持改革吗?请阐述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四,指出梭伦改革的基本特点,并进行简要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雅典人多地少,粮食生产不足,下层平民就业不足,生活不稳定。
(2)措施:在努力发展农业的同时,利用海洋资源发展对外贸易,鼓励工商业的发展。意义:农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稳定平民阶层,壮大工商业奴隶主阶级,从而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阶级基础。
(3)背景:下层平民与上层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执政官。支持。理由:因为在改革中,债务奴隶制被废除,土地又回到平民自己手中;同时,人身自由也得到法律保障。
(4)特点:体现中庸原则。评价: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开辟了道路;但其民主化改革不彻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关于阿里在工业方面的改革与洋务运动相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重点发展民用工业
B.重点发展军用工业
C.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D.采取官办方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