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批判,包含向近代社会演变的因素有
①男女平等 ②人民主权 ③工商皆本 ④实行“众治”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继承
C.受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晚明风气流于空谈,个个坐而论道,故顾、黄、王提倡经世致用。他们批判的是儒学中不好的一部分,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儒学,他们根本上是儒学的继承者,总之批判是为更好地继承和发展。D 只是表面现象,不是叛逆,是批判。所以选择B。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提出的进步思想的实质是( )
A.彻底否定儒学
B.对孔孟个人和理学的否定
C.摆脱理学僵化模式的束缚
D.建立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三大思想家并非是彻底的反对儒学,实际上是对儒学的继承与发展,反对的是宋明理学中的消极方面;否定理学,但是不反对孔孟儒学;他们还是封建时代的士大夫,根本上来讲,是维护封建制度的。因此ABD均错。实质是反对宋明理学,摆脱僵化的思想体系。故选C
点评:明清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提出了反对宋明理学、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主张发展工商业等主张,被称为进步思潮。但是这股进步思潮从根本上来说是维护封建制度的,也不是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对于这一点学生应该把握。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主要内容实质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分析清朝学术史时曾说:“我朝三百年问,学术三变:国初
一变也,乾嘉一变也,道咸以降一变也”,并总结为“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以降
之学新”其中“国初之学大”主要是指(?)
A.学习西方文化的开拓精神
B.批判传统学术的进步思潮
C.注重经典考据的学术风气
D.对传统文化的全面总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原君》
材料二 ?中国人很知民众政治之必要,但从没有想出个方法叫民众自身执行政治。所谓by people?(民治)的原则,中国不惟事实上没有出现过,简直连学说上也没有发挥过。
——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
材料三 ?现在民国的天下,是人民公有的天下,国家是人民公有的国家。帝国是皇帝一个人作主的,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
——孙中山
(1)材料一黄宗羲的进步思想是对先秦时期哪位思想家什么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黄宗羲的政治主张与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政治思想之间是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by people 的原则”是对欧洲启蒙运动什么思想的继承?梁启超说:“中国不惟事实上没有出现过,简直连学说上也没有发挥过。”从近代史角度考查,你是否同意梁启超的观点?举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史实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一、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by people”?的思想来源以及他在落实“by people 的原则”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思想:孟子民贵君轻思想。关系:是梁启超和孙中山的反专制政治思想形成的基础与推动。
(2)继承:主权在民思想(人民主权说);
观点:不同意。 理由:维新派提出建立君主立宪制的维新思想,发动戊戌变法;革命派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制的革命思想,发动辛亥革命。
(3)吸收传统民本思想,接受西方民主思想(美国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
贡献:《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言论等项自由和选举、被选举等项权利。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