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万物之原为水。水生万物,万物又复归于水。
(1)据材料一分析老子和泰勒斯观点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这是揭开天空面纱的一个轰动一时的、革命性的解释。牛顿已经发现了一个能够通过数学被证明的基本宇宙定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据材料二指出“牛顿科学发现”的特点。这一发现对人类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19世纪未经典物理学遇到了被称为“晴空上漂浮着两朵乌云”的两个无法解释的难题,后来这“两朵乌云”被驱散了。
(3)材料三中“两朵乌云”是怎样被驱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上所述,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相同点:都体现了对世界本原的探究。不同点:老子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属唯心主义范畴;泰勒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属唯物主义范畴。
(2)特点: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影响: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3)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出现。
(4)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真理是相对的;科学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北京孔庙(见下图)始建于元朝,院内碑林中现存3块元代进士题名碑。这些信息可以佐证元朝时期

[? ]
A、科举制度开始形成
B、殿试成为科举定制
C、科举开始采用八股文体
D、统治者继承了中原文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从西周一直延续到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有
A.齐、韩、魏
B.燕、魏、赵
C.楚、燕、赵
D.齐、燕、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古往今来,不少思想家对人性作过认真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一孟轲《孟子·告于上》
材料二 若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是性人为之所生,其不同之征也。……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利法度。?
——苟况《苟子·性恶》
(1)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荀子与孟子的人性观及政治主张不同点,两人政治主张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侧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王阳明认为应怎样加强道德修养?这种修养方法对中华民族性格形成产生什么积极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法国《回声报》副主编伊兹拉莱维奇所著《当中国改变世界的时候》出版后引起很大反响。作者指出:19世纪是中国受屈辱的世纪,20世纪是中国复兴的世纪,21世纪是中国统治的世纪。书中提到:19世纪英国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给世界带来的却是殖民战争,20世纪的日本也给世界造成了灾难;现在,美国的一些做法人们也有目共睹。根据这样的逻辑,中国的发展会不会把忧患带给世界呢??
(3)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对材料四的疑问给出个文化传统层面的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儒家有一句名言:“父母在,不远游”,这个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庭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但这个观念却在现代社会中,经常与时代潮流发生冲突,那么,你是如何看待和评价这一观念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异:孟子:人性善;荀子:人性恶。孟子要实行仁:政扩充人的善性,荀子强调用礼乐法度来规范人的行为。共同目的:都是为了实现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2)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它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3)不会。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思想主张社会稳定、和谐,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所以担心中国统治世界是没有根据的。
(4)这一传统观念对中国人亲情观念的形成和民族凝聚力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应重视传统观念的现实价值;但这个观念是建立在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上的,和今天的工业时代和市场经济基础上所形成的自由独立思想产生了矛盾,所以不应固守传统,这一观念在当今的淡化是一种社会进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 ]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