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田亩起丁,田多则丁多,田少则丁少,计亩科算,无从欺隐,其利一;民间无包赔之苦,其利二;编审之年,照例造册,无须再加稽核,其利三;各完各田之丁,无不能上下其手,其利四。”材料所论述的赋税改革指的是(? )
A.一条鞭法
B.更名田
C.摊丁入亩
D.纳庸代役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我国古代的赋税制度的变化。从材料内容看,特别强调把丁分摊到田亩中,征税标准是“计亩科算”,结果是人口“无从欺隐”。符合这一特征的是C.摊丁入亩。
一条鞭法强调“丁粮”同时参算,或各半,或丁四粮六,或丁六粮四。与材料“计亩科算”不符,因此排除A;B项属于土地制度,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项纳庸代役
在材料中无体现。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在中国封建社会,如果有位地主想扩大地产,其主要途径是
[? ]
A.将公田化为私田?
B.立军功获得赏赐土地
C.土地兼并?
D.吞并井田制下农民的土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代工商业中心示意图》

材料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朝时,我国经济格局的基本特点。(2分) 
(2)依据材料二,分别说明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的表现。明清经济继续发展,为什么封建制度却衰落了?(6分) 
(3)依据材料二,你认为我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及商业之间是什么关系?(6分) 
参考答案:(1)基本特点:①南方是全国的经济重心。②长江沿岸和沿海地区经济发达。③江浙地区是全国的经济中心。④形成许多各具特色的工商业城市。(2分) 
(2)具体表现:①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②丝织业等部门出现资本主义萌芽。③南京等城市商业贸易繁荣。(2分) 
衰落原因: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冲击着自然经济。②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催生了早期的反封建民主思想,从而也冲击着封建制度的基础。(4分,如答市民阶层扩大,也可得分) 
(3)三者关系:①农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作物的扩大,为手工业提供了原料来源。②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及其商品化趋势,为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③商业的繁荣反过来又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④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推动(促进)的辩证关系。(6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图片材料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第(1)问要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注意图中体现出的工商业中心分布地区和专业性的。第(2)问可从材料二所提供的几幅图片进行分析,既要注意图片的内容,又要注意文字说明,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深层内涵;封建制度衰落的原因可从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第(3)问较简单,但要注意农业的基础地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有位学者说:“整个世界经济秩序在当时(15世纪至19世纪中期)名副其实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因为认中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多边的纳贡贸易网。同时中国还从这个贸易网以外获得大量的商品。”这位学者所说的“商品”指的是
[? ]
A.白银
B.棉布
C.丝绸
D.鸦片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清朝前期,实行“摊丁入亩”,征收“地丁银”①简化了赋税征收手续,将徭役、丁税和土地税合并②加重了小土地所有者的负担,农民大量破产③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④取消了人头税,按田亩征收银两,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为组合式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结论①是对该制度基本特征的准确概括,②与客观事实恰恰相反,③“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言过其实,封建剥削依然存在,④是对该项制度产生的影响的正确评价。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