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 据史料记载:“隋朝大业五年(609年),全国人口为四千六百多万;唐朝贞观十三年(639 年)全国人口为一千二百多万;天宝元年(742年),全国人口为近五千一百万。”对这组统计数据分析不当的是?
[? ]
A.隋炀帝的暴政和隋末战乱是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
B.严峻的社会现实使唐太宗反复强调爱护百姓
C.唐初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促使人口逐渐增加
D.在唐朝的全盛时期人口总数超过了隋朝
2、判断题 有学着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这表明
A.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
C.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
D.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
3、判断题 在某历史教科书中评价建国初期的土改运动时提到:“土地改革是消灭地主土地所有制的一场伟大的斗争,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土地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此处所提及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大约自以下哪一时期起存在
[? ]
A.夏商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战国
D.秦汉时期
4、选择题 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写道:“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下列对“停滞于静止状态”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口多,消耗大,影响社会财富的积累?②经济政策不合时宜
③土地私有制的长期存在?④作者的结论是基于横向比较研究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5、判断题 依据下表《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
时期
| 乡民迁出总人数
| 迁至他乡种田人数
| 迁至城镇做出或经营小商业人数
| 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
|
1820——1849
| 29
| 29
| 0
| 0
|
1850——1879
| 72
| 15
| 49
| 8
|
1880——1911
| 156
| 0
| 118
| 38
|
1912——1939
| 473
| 0
| 77
| 396
|
A.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居方向由农村到城镇、国外
B.乡民迁居谋生的原因跟历代政府的提倡和鼓励有关
C.乡民迁居谋生的手段由种田逐步转变为做工或从事工商业
D.乡民职业的变化跟思想观念的变化和近代经济的兴起有关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