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一名意大利人在北京驻华使馆就职,专门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并由外国军队保护,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1901年清政府与英法等十一国签订辛丑条约,条约内容之一就是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
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识记近代重大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与时间。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27 年,日本的“东方会议”确立了“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来,自成一区,置日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为此,日本采取的军事行动是
A.制造“一·二八事变”
B.制造“华北事变”
C.制造“九一八事变”
D.制造“七七事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从材料可知,日本的侵略方针是侵略中国的东北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46年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受到普遍欢迎,主要原因是
[? ]
A.签订了《双十协定》,停止内战
B.出现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局面
C.通过了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的决议
D.解决了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问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革命出现过两次严重的挫折,据此完成:
(1)比较说明两次挫折发生的基本原因。
(2)中国共产党为挽救危机分别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
(3)试分析两次挫折共同的历史教训。
参考答案:(1)客观原因:反革命力量强大。第一次是国民党右派与帝国主义勾结,叛变革命,大革命失败;第二次是国民政府集中军事力量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反革命“围剿”,红军被迫长征。主观原因:共产党政治上不成熟,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犯了右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中,王明犯“左”倾错误。
(2)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召开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立了新的策略方针,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开创了“井冈山道路”,使中国革命重新高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长征途中,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领导,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正确领导,从而使革命转危为安。
(3)右的和“左”的错误都可以葬送革命;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是民主革命胜利的保证之一。
总结心得:中共探索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这一过程,历来是考试的重点内容,对于这一过程考生应牢固掌握。
本题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弄清楚哪两次挫折;两次挫折的基本原因,可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来分析;两次挫折的教训,主要从主观方面找;综合两次挫折发生的原因,可得出历史教训。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1500年以来就有一个全球世界经济及其世界范围的劳动分工和多边贸易……直到1800年前后,亚洲至少继续支配世界经济达三个世纪之久。
在世界经济的结构中,有四个主要地区长期保持着商品贸易的逆差。它们是美洲、日本、非洲和欧洲。前两个地区靠生产出口的白银来弥补它们的赤字。非洲出口黄金和奴隶。从经济角度看,这三个地区都生产世界经济中的其他地区所需要的“商品”。第四个贸易逆差地区,即欧洲,本身几乎不能生产任何可以出口来弥补其长期贸易赤字的商品。欧洲在弥补这种赤字时主要是靠“经营”其他三个贸易逆差地区的出口,从欧洲出口到美洲,从美洲出口到亚洲,从亚洲出口到非洲和美洲。
……
中国的这种更大的、实际上是世界经济中最大的生产力、竞争力及中心地位表现为,它的贸易保持着最大的顺差。这种贸易顺差主要基于它的丝绸和瓷器出口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另外它还出口黄金、铜钱以及后来的茶叶。这些出口商品反过来使中国成为世界白银的“终极密窖“。世界白银流向中国,以平衡中国几乎永远保持着的出口顺差。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
材料二 三角贸易中最核心的商品既不是白银,也不是茶叶和棉纺织品,而是鸦片,只有鸦片才是“造成19世纪中国与西方世界贸易‘全局变动’的商品,印度鸦片比中国的茶叶、美国的原棉和英国的棉纺织品具有更大的战略重要性。这其中的主角是英国人,英国通过三角贸易统治印度,控制中国,既从中得到了财富,又得到了茶叶,还得到了本国棉纺织业发展最需要的原棉。有学者总结道,英国-印度-中国三角贸易的最基本特征是:“印度鸦片输给中国,中国茶叶输给英国,英国统治印度!”只有这样,才是“这个三角贸易的平衡状态”。当然,所有这一切都必须经过中国才能实现。
--仲伟民《茶叶和鸦片在早期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观察19世纪中国危机的一个视角》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和欧洲在16世纪-18世纪末世界贸易中的基本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4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在19世纪鸦片成为中英贸易最核心商品的原因(7分)
(3)根据上述材料,说明白银、鸦片等“商品”在16--19世纪的世界贸易中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中国贸易顺差,欧洲贸易逆差;
原因:中国:农耕经济发达;手工业产品领先世界,具有竞争优势;
欧洲:出口产品没有竞争优势(没有可以出口来弥补逆差的商品);综合实力不如中国;
(2)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不需要英国工业品;英国通过输入鸦片,获取白银,扭转贸易逆差;白银回流英国,英国用白银买原料及生活品,为英国工业生产提供资金和原料。
(3)推动国际贸易发展(推动世界市场逐步形成);改变相关国家的贸易地位或世界经济力量结构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第四个贸易逆差地区,即欧洲,本身几乎不能生产任何可以出口来弥补其长期贸易赤字的商品。欧洲在弥补这种赤字时主要是靠“经营”其他三个贸易逆差地区的出口,从欧洲出口到美洲,从美洲出口到亚洲,从亚洲出口到非洲和美洲……中国的这种更大的、实际上是世界经济中最大的生产力、竞争力及中心地位表现为,它的贸易保持着最大的顺差...世界白银流向中国,以平衡中国几乎永远保持着的出口顺差。”,即可概括中国和欧洲在16世纪-18世纪末世界贸易中的基本状况,可以从中国和欧洲两方面的经济水平、对外贸易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而是鸦片,只有鸦片才是“造成19世纪中国与西方世界贸易全局变动的商品...英国通过三角贸易统治印度,控制中国,既从中得到了财富,又得到了茶叶,还得到了本国棉纺织业发展最需要的原棉。有学者总结道,英国-印度-中国三角贸易的最基本特征是:“印度鸦片输给中国,中国茶叶输给英国,英国统治印度!...”,再联系鸦片战争的背景即可分析19世纪鸦片成为中英贸易最核心商品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所反映的,英国和中国因为商品贸易,而致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发展变化。相关的认识可以是推动世界市场逐步形成、改变相关国家的贸易地位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