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后世尊称他为“亚圣”,并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的观点中成为中国早期民本主义的思想基础的是
[? ]
A.“奖励耕战”?
B.“崇尚自然”
C.“民贵君轻”?
D.“无为而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指用草做成的狗形,供祭祀用)……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与此引文最为接近的观点是
[? ]
A、“仁者爱人”
B、“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C、“与人为善,暖于布帛”
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有人说:“要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不能不研究孔子。”其主要依据是
[? ]
A.孔子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的风气
B.儒家思想一直被古代统治者奉为正统思想
C.儒家思想成为历代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D.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主流地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近代有学者评论孔子“言行不一”,说他一方面主张维护“周礼”,另一方面又挑战周王统治,率领弟子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治国方略”。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孔子的行为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 ]
A.周王室的影响力日渐衰微
B.奴隶制崩溃是不可避免的
C.百家争鸣已成为社会主题
D.维护“周礼”是历史的倒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流派的言论:
?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材料二 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 材料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以上言论都是围绕什么中心问题展开的?概括四段材料各自提出的核心主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在战国时期更能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视?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简要分析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对后世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答:围绕的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材料一主张“德”、“礼”;材料二主张尚贤;材料三主张无为;材料四主张重罚。
(2)答:因为各派代表的阶级立场不同。
(3)答:材料四的主张。因为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需要和国家走向统一的潮流。
(4)答:材料一的主张。因为儒家学说经过西汉董仲舒的发挥,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