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李鸿章认为《马关条约》的签订是“环境所迫,无可奈何”。这一说法
①有自我辩解的成分?②隐含了一些苦衷
③一味强调客观因素对签约的影响? ④认为自己签约有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抗日战争爆发后,陕北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八路军的正副总指挥为朱德、彭德怀,共编为三个师,全军共四万五千多人。
湘、赣、闽、粤、浙、鄂、豫、皖八省边界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全军共一万零三百多人。
中国工农红军改变为国民革命军,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国共合作、抗日救国的诚意。
请回答:(1)国共合作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实现的?(2分)
(2)这次国共合作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相比,合作方式有何不同?(1分)第二次国共合作能够维持到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
(3)相对于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中共的敌后战场有何特点?(4分)
(4)举两个实例说明,共产党的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分)
参考答案:(1)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中国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党外合作,双方都有自己的军队和政权。原因:整个抗战期间,日本灭完中国的方针没有改变。(3)特点:①实行全民族抗战路线②依靠民众,有广泛的群众基础③采取游击战为主要的战略战术④在日军后方建立根据地。(4)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根据所学知道,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是国共能够实现合作的最主要的原因,这次合作和第一次合作不一样的地方的,第一次的党内合作,是中共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第二次是党外合作。第二次合作过程中虽然发生诸如皖南事变等,但是国共两党仍然能够维持合作是因为面临共同的敌人。中共敌后战场的特点是在敌后进行的全民族的游击战,比如百团大战、平型关战役。回答问题时要注意分值的设置。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中国近代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其思想主张是
A.天赋人权
B.主权在民
C.君民共主
D.民贵君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
手换了”等信息可知陈天华主张主权在民,故B项正确;A、C两项与题意无关,排除;民贵君轻属于民本
思想,其本质仍是维护专制统治,而题干反映的是反专制的民主思想,故D项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 )
A.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来的,故选C。A项错误,同盟会没有明确提出反底的要求;B项提出的反对目标是资产阶级;D项是在1924年,在中共二大之后。
点评:中共成立后,一大制定的纲领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为主要目标,显然并没有认识到中国的国情,经过一年的探索实践,终于认清了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阶级在中国占据绝大多数,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问题,制定了二大的民主革命纲领。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27—1937十年,是南京国民政府执政的第一个十年,自称为“十年建国”。也是抗战发生前之十年。对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政治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
B.蒋介石终坚持对日妥协、对共产党剿灭的方针政策
C.中国的革命中心经历了一个由南向北的转移过程
D.西安事变的发生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