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
材料二: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以上两则材料引自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
材料三: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共产党是列宁创造的党。无论什么时候,现在、将来,我们一辈子、我们的子孙,都要向苏联学习,学习苏联的经验。不学习苏联,要犯错误。
——引自毛泽东在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1962年1月)
请回答:
(1)简要说明康有为、孙中山如何“向西方寻找真理”。(4分)
(2)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走俄国人的路”取得的成就和遭受的挫折是什么?(4分)
(3)在社会主义建设之初,中共继续“走俄国人的路”以后又“走中国自己的路”。这两种路具体指什么?结果如何?(6分)
(4)结合所给材料和以上史实,你对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有什么认识?(2分)
参考答案:
(1)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国家,进行资本主义改革,改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设议院,开国会,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孙中山主张学习西方国家,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行总统共和制,平均地权。(4分,任答两点即可)
(2)成就:创建人民军队,开展武装斗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挫折:机械地学习俄国经验,以城市为中心,搞城市暴动,走“城市中心”道路,犯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
(3)“走俄国人的路”指20世纪五六十年代,照搬“苏联经验”,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大搞阶级斗争和个人崇拜。社会主义建设虽有成就,但出现长期“左”倾错误,阻碍了继续发展。“走中国自己的路”指1978年以后,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解决温饱,实现小康,综合国力提高,成果辉煌。(6分,任答两点即可)
(4)马列主义要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相结合。要学习外国长处,但不能照搬外国经验。要依据中国国情,实事求是,注意创新。(2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本题解析:(1)注意维新派、革命派学习西方的侧重点是政治制度,具体主张是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国家,进行资本主义改革,改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设议院,开国会,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孙中山主张学习西方国家,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行总统共和制,平均地权。。
(2)注意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走俄国人的路”是指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斗争道路。然后根据其对中国革命的正反两方面影响分别阐述。
(3)注意建设时期“走俄国人的路”指20世纪五六十年代,照搬“苏联经验”,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走中国自己的路”指1978年以后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4)注意不论革命年代还是建设时期,都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点评: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主要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革命学说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民主革命纲领,建立统一战线,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经过28年的不懈努力,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也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其中的“驱除鞑虏”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发展资本主义
B.推翻专制统治
C.建立民主政治
D.实现民族独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驱除鞑虏为孙中山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反满”。“驱除鞑虏”,是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在清末的战斗口号。这不仅由于清王朝是一个由满族贵族“宰制于上”的封建专制政权,还因为它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避免中国被瓜分、共管的厄运,争取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是民族主义的主要影响。故此题选D项
点评:对三民主义的评价:进步性:①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②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
③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局限性:①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主张,②没有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世纪三四十年代,“社会主义”一词在西欧广为流传,其意为提高劳动群众的福利和保障社会和平而改造社会制度。孙中山认为:“循进化之理,由天演而至人为,社会主义实为之关键。”孙中山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指的是( )
A.平均地权
B.消灭私有制
C.用暴力推翻满洲贵族统治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中的民生主义。孙中山认为“社会主义”含有“为提高劳动群众的福利和保障社会和平而改造社会制度”的涵义,这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主张一致,答案为A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后,孙中山的思想主张上发生的重要变化是:(?)
①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②要求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度;
③民生主义涉及到工农的普遍要求;
④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和反对帝国主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无论是哪一个革命阶段,他都没有也不可能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排除①。要求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度是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就提出后来也一直坚持的,不算变化,排除②。联系史实,孙中山思想的主要变化包括:民族方面,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民生方面,充实了“耕者有其田”等具体内容,提出了扶助农工。③④都对,答案为B。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对孙中山一生革命思想的发展变化的认识和掌握,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有了一些质的飞跃和进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 B 提出平均地权?
C 主张民族平等? D 提出了“节制资本”的主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