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材料所反映的有效历史信息是
[? ]
A.明朝时期天下庶务繁多?
B.由于废除丞相,造成部门之间相互扯皮,工作效率不高
C.丞相制度的废除使专制皇权得到发展?
D.明朝时期由于君主不理政事,造成大权旁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在某校一次公开课教学中,有这样一个思考题: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某学生答题要点如下,你认为表述不准确的是
[? ]
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B.春秋时期,分封制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C.唐朝统治者运用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来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
D.内阁的设置实质上恢复了丞相的职权,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重要内容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丞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这反映了
A.丞相独揽大权
B.秦律严苛细密
C.皇权至高无上
D.三公九卿互相制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是说天下的事,无论大小,都由皇帝来决定如何处理。 “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意思是:丞相和其他诸位大臣都只是听命于皇帝,按照皇帝的意思执行,依靠皇帝来辨别如何处理,自己不能做决策。
点评:注意理解历史概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权力高度集中(或君主专制)。具体表现为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独裁。在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下,皇帝的决策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取决于皇帝一个人的意志。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唐朝有人评价科举制度“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其主要是指科举制度
A.加强了思想控制
B.选拔了大量人才
C.提高了庶族地主地位
D.阻碍了学术进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科举制度成功地将人才与仕途联系在一起,使读书人倾其一生为封建统治服务。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面是在研究性学习中一位同学搜集资料做的一张表。对表中“大臣”的职能反映出的时代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1. 发折
| 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大臣
| 7. 开面
| 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
|
2. 接折
| 章京将奏折送大臣阅
| 8. 交折
| 将原奏折交内奏事处
|
3. 见面
| 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
| 9. 月折
| 将奏折复本每月一编
|
4. 述旨
| 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
| 10. 随手
| 将谕旨、奏折重点二季一编
|
5. 过朱
| 皇帝朱笔改定奏折
| 11. 封柜
| 将月折、随手档收柜题封
|
6. 交发
| 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
| ?
| ?
|
A.宰相分工明确,行政效率提高? B.政府机构臃肿,国家积贫积弱
C.专制皇权强化,阻碍社会发展? D.档案管理周密,文化日渐繁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本题考查史料阅读,理解分析归纳的能力。由材料中的“章京”即可判断为清代,表格内容实际上阐述了大臣上交奏折后对奏折处理的详细过程,这一过程严密、规范,而这一过程中皇帝对奏折的批改是中心环节,对大臣奏折有绝对的决定权,而大臣只是笔录旨意,上传下达,体现了是皇权的强化,由此分析可以判断材料是对军机大臣的职责的阐述,所以C符合题意;而题干没有涉及宰相分工问题,A排除;B与题干无关,D只反应了其中档案管理周密这一特点,而“文化日渐繁荣”与题干无关。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