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被誉为“中国第一城”的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保存着完好的中国最早的大型祭坛和灌溉设施完备的世界最早的水稻田(6500年前)。这些信息反映出
A.湖南耕种技术一直领先世界
B.中国此时已经进入文明社会
C.中国古代农业起源早
D.中国经济重心转移一直在南方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题干中的信息,阐述了6500年前的大型祭坛和灌溉设施完备的世界最早稻田遗址,分析选项,A项中的“一直”说法太绝对,排除A。进入文明社会需要具备文字、国家、法律、国家机器、城池等条件,仅凭题干信息,不能得出B项结论,排除B。D项错误在于“一直”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唐代以后中国经济重心才开始逐渐转移直到宋代才到南方,答案为C。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含义,不要对题干进行夸大性理解。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1分)“里程碑”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一个词语。《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里程碑”的定义是:①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②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下表中所列历史事件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
参考答案:(1)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2分)
(2)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的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4分)
(3)中国对外开放进入到一个以法律规则为特征的制度性对外开放阶段;中国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世界大市场对中国全面开放;中国经济融入世界,有力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3分)
(4)有利于整个欧洲经济的发展;一体化成为由欧洲公众参与推动的自下而上的进程。(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转变的原因主要是
A.新的生产力的确立
B.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
C.水利技术和水利工程的修建
D.政治稳定和政府重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也成为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而精耕细作技术则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也使我国传统农业以其顽强的生命力,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因此选B。ACD都是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的结果。
点评:注意规律的应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是生产力发展最重要的表现。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其中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始于:
A.西周
B.春秋战国
C.汉朝以后
D.隋唐时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下图为康熙命画家重新绘制的该作品,也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材料提供的信息说明:?

[? ]
A.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一直很先进
B.传统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C.清代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
D.水田耕作表明经济重心在南方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