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社会转型材料:
和中国古代那种静态的、有很大凝固性的社会不同,中国近代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和西方从中世纪到近代是通过自我更新的机制来实现社会变革也不一样,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接踵而来的外力冲击,又通过独特的社会机制由外来变为内在,推动民族冲突和阶级对抗,表现为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迂回曲折的推陈出新(即推封建主义之陈而出民主主义之新)。所以,中国近代社会的演变有其很大的独特性,……。”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序》第3页
问题:
(1)材料中作者认为近代中国社会新旧变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840年以来“接踵而来外力冲击”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中“中国近代社会的演变有其很大的独特性”中的“独特性”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接踵而来外力冲击’下中国社会内部‘迂回曲折的推陈出新’。”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要求: 1.观点明确 2.史实充分 3.论述透彻 4.条理清晰,结构完整 5.不少于6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主要原因是指“接踵而来外力冲击”。“接踵而来外力冲击”是指:自1840年以来外国或西方国家对中国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以及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组成的不平等条约体系及其影响;还有不断东渐的西学、西洋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来自异域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急速地渗入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
(2)“独特性”指:正是在“接踵而来外力冲击”下又导致了中国社会内部的自身变革,从而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或变化,所以近代中国社会的变更是外因与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是与古代中国社会、近代欧洲社会的转型所不同的,也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特殊性。
(3) “略”(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哪个国家首先取得了在中国通商口岸自由传教的权力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俄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有人说,中国“战前千年不变,战后十年一变”。这里的“战”是指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在一张标注为“大日本陆军总部绘制”的中国湖南某地的地图上,比例尺是五万分之一。每一座山丘、每一个村庄、每一条小路、每一片树林都在图上画得清清楚楚。图上标示日期为“昭和三年”,也就是公历1928年。这说明?
[? ]
A.日本人对中国民众的生活很感兴趣
B.日本人想对中国地理开展学术研究
C.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D.日本陆军总部帮助中国勘测地理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图为拿起武器保家自卫的高山族战士。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情景发生于甲午战争期间
B.他们的斗争得到清政府的支持
C.粉碎了日本对台湾的侵略企图
D.表现了台湾人民的爱国情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图中反映的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高山族战士保家自卫反映了台湾人民的爱国情怀,故选D。A项错误,台湾人民的保卫台湾的斗争是在甲午战后,《马关条约》签订后;B项错误,并未得到清政府的支持;C项错误,台湾人民的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却反映了台湾人民的爱国情怀。故选D。
点评:《马关条约》割台湾岛给日本,消息传到台湾,台湾民众掀起了顽强的保台运动,虽失败告终,却反映了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与此相关的知识点《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都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