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铁制工具还促进了在黄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在西北干旱地区进行的打井灌溉工程。”从中可知,我国古代大规模兴修水利应始于
[? ]
A.夏、商时期?
B.隋、唐时期
C.战国、秦汉?
D.宋、元时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据《孟子·滕文公上》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对这段材料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公田为贵族占有,贵族拥有土地的所有权
B.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
C.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D.材料反映的是商周时期的井田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是对井田制的评价,井田制为一种名为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因而贵族也没有土地的所有权,A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宋朝韩琦诗日:“千峰疑绝路,一径俯容车,山鸟过云语,田夫半岭锄。”诗中描述的农业生产方式是
A.梯田
B.沙田
C.湖田
D.淤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仔细解读材料,可知诗歌描述的是农民在梯田中劳作的情况。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紝,多治麻丝葛绪捆布,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三: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锻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
——(乾隆)《苏州府志》
请回答:(22分)
(1)上述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主要的经济形式是什么? (2分)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这种经济形式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4分)
(3)根据材料二归纳这种经济形式下生产者的处境。(2分)
(4)针对这种经济形式,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采取了什么政策?(2分)试简要评述这一政策?(6分)
(5)根据材料,你获得有关明清时期近代文明萌发的怎样的历史信息?(2分)
参考答案:
(1)小农经济;(2分)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2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分)
(2)以一家一户(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精耕细作。(4分)
(3)遭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及政府、地主、商人的压迫剥削;生产、生活非常艰难,负担沉重。(2分)
(4)重农抑商。(2分)
对于保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起了很大作用,但也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6分)
(5)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是什么?明朝中后期后,原有封建社会的经济模式出现了什么新现象?1840年后的中国经济又出现了什么新变化?1949年至1979年中国经济新模式进行了怎样的探索?其成果和弊端是什么?1979年至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又有怎样的新探索?这次探索的伟大成果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制度: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新现象:资本主义萌芽。
新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经济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出现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抢夺中国市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
探索: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社会主义建设经过十年艰辛探索又陷入到困难的“十年文革”。
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弊端:极左错误导致了经济建设与世界的差距拉大。
新探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施了伟大的改革开放,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成果:农业粮棉居世界首位,工业体系齐全,人民的生活水平上升,GDP占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