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汉武帝的举贤良用人政策( )
①反映了社会各方面事务需要人才 ②其过程可以概括为“举荐→策问”
③适应了封建国家政治、经济和国防的需要 ④是封建国家的一种选官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①③符合举贤良用人政策的背景;②符合举贤良用人政策的方式;④是对举贤良用人政策从制度层面进行归纳;这都符合举贤良用人政策的实际。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见《左传·桓公五年》)这反映的问题是
A.宗法制的瓦解
B.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
C.周王室的衰微
D.阶级矛盾尖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周王收回郑伯的政权,郑伯就不来朝觐述职了。秋天的时候,周王命令其他诸侯讨伐郑伯,郑伯居然反击。”其他诸侯还听周王的,证明分封制宗法制还没完全瓦解。这是周王与郑伯的矛盾,使统治者内部矛盾,不是诸侯争霸,也不是阶级矛盾。周王室地位得不到所有人认可。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旧唐书·薛登传》载:“开皇中,李谔论之于文帝曰:‘魏之三祖,更好文词,忽人君之大道,好雕虫小艺。……代俗以此相高,朝廷以兹擢士。故文笔日烦,其政日乱。’帝纳李谔之策。”材料表明隋初实行科举制的直接目的是(?)
A.打击豪强势力以促进统一
B.防止重臣专权以巩固皇权
C.改变文风以选拔实用人才
D.弘扬儒家思想以笼络士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所说前人文采浮夸,“忽人君之大道,好雕虫小艺”,这样擢士“文笔日烦,其政日乱”,不利于选拔实用人才。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统治者为了维持皇权的“万世一系”和宗法等级社会的长治久安,特别重视以明人伦为核心的道德伦常教育,并使之与选官制度相结合。下列最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统治者重视道德伦常教育,并使之与选官制度相结合。依据所学知识,A项是宗法制的核心,故排除;察举制是一种以品德、才能为标准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的选拔标准是门第、血缘;科举制是一种以考试的方式进行选拔的选官制度。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家(族)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最有可能是受到(? )
A.古代禅让制的影响
B.古代宗法制的影响
C.古代分封制的影响
D.传统美德的影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家(族)谱说明中国人重视血缘和家族观念,而宗法制是依靠自然形成的血缘亲疏关系以划定等级地位的政治制度,故修订家谱最有可能受到古代宗法制的影响。选B。
点评: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积极作用如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消极影响是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