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康有为以改装后的儒家思想作为改革社会的理论基础,严复以“优胜劣汰”的社会进化论作为改革社会的理论基础。这表明他们两人:
①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②所受的外界影响不同
③所主张的社会改革的目的不同 ?④所接受的文化教养不同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康梁维新派提出向西方学习,推动“百日维新”,但真正得以实施的措施是
A.按西法编练新军
B.设制度局,为新政立法
C.进行地方官制的改革
D.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维新变法的举措中真正得到清政府实施的是按西法编练新军和兴办京师大学堂,所以答案选A,B C D三项不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
点评:一场改革能否成功取决与多种因素,在平时的学习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关键要素: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③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④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⑤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1898年,(一系列)挫折激发了雄心勃勃但过早夭折的百日维新。这场运动的领导人是学者康有为和梁启超,他们印刷了一系列小册子,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为帝国体系下发生的巨变进行辩护。康有为和梁启超并不追求保持中国的农业化社会和文化传统,而是寻求再造中国并使之转变为强有力的现代化工业社会。
——据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康、梁为“寻求再造中国并使之转变为强有力的现代化工业社会”而追求的核心。(4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康有为通过“重新解释……儒家思想”,为实现近代中国“巨变进行辩护”的原因。其做法与百日维新“过早夭折”有何内在联系?(6分)
参考答案:
(1)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4分)
(2)原因: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减少变法阻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4分)
联系:维新派未能与封建因素(势力)彻底决裂,是导致其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2分)
本题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末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宣告洋务运动单纯学习西方科技不能使中国富强,康有为和梁启超当时掀起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变法图存,核心是改变中国的社会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
(2)等一小问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康有为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原因是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康有为为减少变法阻力而采取的策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第二小问可结合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德川幕府实行锁国政策的根本因素是
A.封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B.西方殖民势力的不断渗透
C.幕府封建统治的日益腐朽
D.日本的经济实力日趋衰退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
[? ]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