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大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六)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制的影响。根据材料中堂联多用于家族祠堂,而且内涵是寻根祭祖、表彰先贤、训勉后人。我们可知这与家族文化和血缘文化有关。宗法制是西周维系血缘之间的纽带,影响深远。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下列哪种选官用官制度?(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这句话的意思是明经科是古代科举科目,内容较浅,所以说三十岁人才考中明经,实在是太老了。五十少进士,因为进士科较难,所以五十岁人考中,已经算年轻了。所以这种选官制度应该是依靠考试来选官的,只有科举制符合。故此题应选D项。
考点:科举制
点评:科举制要注意两点:
①过程: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②影响: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中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20分)
材料一?汉朝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和征辟两种。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才学出众)等,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
材料二?东汉沿袭西汉,在任官制度上实行察举制,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东汉后期,随着政治的腐败,察举不实的现象渐趋严重。……大族出身的官吏为了维持本家族的利益,“朋党用私,背实趋华”。士人为了做官,也投靠依托权门。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唐取士制度大体沿袭隋朝。士的来源主要是从学校的生徒和从州县来的乡贡……都受吏部考试……其中进士科尤为重要。因此唐朝进士科特盛,名人多从进士科出。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四?今士之所宜学者,天下国家之用也。今悉使置之不教,而教之以课(科)试之文章,使其耗精疲神,穷日之力以从事于此。及其任之以官也,则又悉使置之而责之以天下国家之事。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宫,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
——《二十五史》之宋史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朝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什么?(2分)
⑵根据材料二,分析察举制度在东汉后期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6分)
⑶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采用什么方式选拔人才?分析其积极作用。(8分)
⑷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安石认为唐朝选官制度的弊端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⑴品行,才学。(2分)
⑵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或主要根据人才在地方上的声望);政治腐败(或封建国家行政组织日趋瘫痪);地方豪强势力的发展(或声望影响被官僚家族所支配)。(6分)
⑶设科举考试(科举制)。(2分)
抑制门阀势力,扩大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8分)
⑷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内容,易造成士人忽视实用性的学问。(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梦溪笔谈》记载道:“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瑾枕路。是时范文正(仲淹)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日:‘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范仲淹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
A.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
B.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C.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
D.寺院提供饮食,救济百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材料“是时范文正(仲淹)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可以看出,范仲淹采取的救灾措施是直接的救济;从材料“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可以看出救灾措施是以工代赈。故选B。ACD项材料均未体现。
点评:范仲淹的救灾措施是我国古代救灾措施的典型的代表。我国疆域广阔,气候条件多样,各种灾害频繁发生。古代救灾一方面体现的是政府的主导,包括救济和“以工代赈”等;另一个方面还有民间自救,二者相结合构成了我国古代的救灾体系。古代的救灾体系给我们现在依然有借鉴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从议政王大臣会议到军机处说明了
A.皇权日益加强
B.皇权受到限制
C.相权取胜,得以恢复
D.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得以调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近代中国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