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从学造西方器物、仿行西方政治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与此同时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而以儒学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造成“西学”与“中学”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西学”涌人中国
B.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中学”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C.中国社会的巨变和社会逐步转型的需要
D.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认识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材料二:孙中山手书

图1

图2
材料三: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四:

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
请回答:
(1)材料一图中历史人物为实现自己的思想主张,有何实践活动?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图1、图2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孙中山三民主义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分别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针对哪两个根本问题进行了理论的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实践活动:戊戌变法。影响:激发了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2)作用:①三民主义推动辛亥革命(或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②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大革命(或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3)背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理论。
(4)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根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5)共同特点: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近代中国主张或赞同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人物有( )
①魏源?②光绪帝?③赵三多?④陈独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①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最早提出向西方学习;②光绪帝赞同维新变法;④陈独秀主张利用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彻底改造中国社会; ③赵三多是义和团运动的领袖,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反对一切外洋事物,可以排除。故选B。?
点评:近代前期的主要社会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的许多政治派别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活动。这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外国的侵略对各个阶级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各阶级在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利益方面必然有一致性的一面。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康有为)利用今文经学的一些古色古香的名词,如据乱、升平(小康)、太平(大同)等,把它们推演为封建专制时代、君主立宪时代和民主共和时代。他穿上古人的服装来出演当代活剧,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A、康生于封建家庭思想保守
B、儒家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
C、认不清中西文化本质差异
D、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某清朝官员召见某学者时,指出:“法制为祖先遗留下来的,不可轻易更改。”但该学者反驳指出:“祖先的遗法是叫我们管理他们遗留的土地与人民,如果土地被占领,人民成了西方列强的奴隶,那么祖先遗法又有什么用?”这组对话的时代背景是
A.鸦片战争后,士人主张学习器物
B.英法联军入侵后,士人主张鸦片合法化
C.甲午中日战争后,知识分子主张建立共和制
D.甲午中日战争后,知识分了主张变法维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材料中的争执主要在于要不要变法,因此这是甲午战后士人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故选D。因此从时间上判断,AB项错误,因为二者都是在甲午之后;C项错误,甲午战后知识分子主张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而不是共和制。
考点:维新变法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维新变法的主要内容。维新变法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实行议会政治。一方面希望通过改良可以实现富强,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革命保留清朝统治。维新变法虽然失败,但是却起到了第一次思想启蒙的作用。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