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为此,我国采取的重大措施有
①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改进政治协商制度?
③提出“依法治国”理念?
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⑤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采用排除法。关键信息:《关于文革博物馆》。从选项特征来看,②为必选,只须分析①③④⑤。文革的教训是要发展与完善民主与法制,而①②③⑤都是属于发展与完善民主与法制,而④的提出初衷是为了统一台湾,维护国家的统一。故A正确。
考点: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新时期的政治建设与新时期的法治建设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在影视作品中,人们经常把皇帝称为“陛下”,“陛下”本来是指宫殿的台阶,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陛”的两侧有近臣持兵刃站列,以防不测,群臣不能直接对皇帝说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转达。“陛下”称谓的由来从本质上反映了
A.专制皇权不容逾越
B.皇帝安危国之大事
C.封建等级制度森严
D.皇帝显示自己威风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注意关键词“本质上”。从材料来看,“陛下”实质上是皇权至上的体现,故选A。B项错误,材料并非是说明皇帝的安危与国家的关系,而是维持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的问题;C项说的是等级制度,材料并未体现;D项并非从本质上进行分析,而是从表面现象上。
点评:皇帝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内容之一。皇权至高无上和家天下是其主要的特征,“陛下”是皇权的至高无上地位的体现。皇帝制度产生后,发展趋势是皇权不断的加强。与此相关的,历朝加强皇权的措施,如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二府三司”制、元代的一省制、明代废丞相设内阁等内容都要求掌握,也是考试的重点。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28分)重大的争论往往出现在重要的历史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征,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相反而皆相成也。《易》日:“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
——据班固《汉书·艺文志》
(1)据材料一指出诸子百家发生“争鸣”的原因。(4分)班固认为应当怎样看待与处理学术思想上的争论?(4分)
材料二
表 1905~1907年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内容摘录
改良派
| 革命派
|
多从政治上立论,而少从种族上立论。
| 满洲去,则中国强。
|
“民智未开”,一般国民“未有共和民国之资格”。
| 自由、平等、博爱三者,人类之普通性也……我国民必能有民权立宪之能力。
|
本来无极贫极富之两阶级……危险革命之手段,非所适用也。
| 贫富已悬隔固不可不革命,贫富将悬隔则亦不可不革命。
|
夫经革命之后,全国散漫,控御无方,内乱并起,而外侮乘之,中国之亡益速耳。
| 革命与瓜分决无原因结果之关系,且正因革命,然后可杜瓜分之祸。
|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2)根据表2,概括革命派与改良派围绕哪些基本问题展开论战。(4分)你认为革命派的观点合理之处在哪里?任选双方争论的一个问题予以说明。(4分)
材料三 美国建国之初,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国务卿杰弗逊在一系列原则问题上发生分歧,长期争论,所形成的“汉密尔顿传统”和“杰弗逊传统”在美国历史上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汉密尔顿主张:建立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因为人性本恶,有利益之争,需要有效率的政府主持公共福利;建立有效的联邦银行体制以及税收\信用制度、保护关税制度,反对自由放任主义;建立多元经济体,农工商并存,大力发展工商业。杰弗逊崇拜自由、人权,特别反对宪法中没有保护人民基本权利的条款。政治上力主小国家、小政府,强调维护州权,害怕中央政府的大权力吃掉各州的小权力。经济上力主以独立的农场主经济为基础,以农立国,反感发展工商制造业。
——据董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3)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建国之初这场争论的核心内容。(4分)“杰弗逊传统”和“汉密尔顿传统”对后来美国的历史发展走向均产生了重大影响,从经济、政治两方面予以说明。 (8分)
参考答案:
(1)原因: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当时君主好恶不同,百家为投其所好。(4分)
争论:诸子百家学说虽各有长短但却是相反相成的;应该取长补短以“通万方之略”。(4分)
(2)问题:要不要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政体;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解决贫富不均的社会经济问题);革命是否会引起帝国主义的干涉。(4分)
说明:(任选一个问题说明即可)(4分)
(3)内容:强化联邦政府的权力与维护州权之争;以工商立国与以农立国之争。(4分)
影响:经济上,工、农兼顾,工商业和农业都很发达;后来的美国更多地中和了两种传统,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交替使用。(4分)
政治上,“杰弗逊传统”有助于维护民主权利(1790年权利法案;成为后来北方共和党人反对奴隶制的思想基础等),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汉密尔顿传统”的联邦政府强权思想为应对危机,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提供了思想来源,如罗斯福“新政”。(4分)
本题解析:(1)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归纳、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要求及材料一关键信息,不难直接归纳、概括得出,诸子百家发生“争鸣”的原因,即体现在:①王室衰微,诸侯争霸;②当时君主好恶不同,百家为投其所好,各自选择其所推重、擅长的学说等。班固的观点主要体现在:①诸子百家学说虽各有长短但却是相辅相成的;②辩证吸收各家所长,取长补短等。
(2)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表等历史素材,归纳、概括图表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图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直接归纳、概括得出,他们二者所争论的焦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A.要不要推翻清政府;B.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政体;C.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即解决贫富不均的社会经济问题;D.革命是否会引起帝国主义的干涉等。第二个问属于开放性题型,没有标准答案,任选一个问题说明即可。但在解答是应该做到两点:首先,说出观点;其次,用史实说明观点;再次,说明的过程要言之成文,做到有理有据。
(3)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归纳、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要求及材料三关键信息,不难直接归纳、概括得出,美国建国之初的这场争论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A.强化联邦政府的权力与维护州权之争;B.以工商立国与以农立国之争。第二小问具有一定难度,学生不太容易正确作答,作答时需要结合美国后来经济、政治发展状况相关史实来认识。此小问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有理有据,符合史实即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美国共和制确立的背景及影响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汉书·刘辅传》记载:“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武帝设置中朝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皇权
B.加强中央集权
C.巩固国家统一
D.解决王国问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知,皇帝是为了加强自己地权力,所以选用一些亲信和近臣组成了中朝,使原来的丞相等百官变成了外朝,以此实现加强皇权的目的。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朱子语类》云:“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本朝”这些措施实施的消极影响是:
A.皇帝得以大全总揽,中央集权加强
B.导致地方严重的“积贫积弱”
C.造成地方割据势力膨胀威胁到皇权
D.不利于各行省之间密切交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