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请回答:(6分)
(1)文中哪些属于史料? (2分)
(2)文中哪些属于史料解释? (2分)
(3)文中哪些属于历史评价? (2分)
2、判断题 “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从内容上判断,激发诗人创作这首诗的历史事件是
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
C.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D.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3、判断题 二十世纪初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不同于十九世纪中期的印度民族大起义,表现在
①民族资产阶级掌握了领导权?②反对英国殖民统治?③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④斗争遭到了殖民当局的镇压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4、判断题 19世纪70年代,上海有人写了一首《咏火轮车》的竹枝词:“轮随铁路与周旋,飞往吴淞客亦仙。他省不知机器巧,艳传陆地可行船。”这首竹枝词不能反映的是
A.新旧交替时期的认知
B.上海人的自豪感
C.近代交通工具的快捷
D.交通运输业发达
5、判断题 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中国文化以周孔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於有一成不变之观。”这里所指的“一成不变之观”是
A.宗法血缘关系
B.君权神授思想
C.儒家传统道德
D.法家治国精髓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