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西周的分封制较之于夏商,又有制度的创新,被称为“封邦建国”,体现出新的特点有( )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特点。分封制与宗法制结合在一起;从周王开始逐级分封,分封的对象主要是同姓贵族。受封的诸侯要负担一定的的义务,但是没有对赋税制度的规范。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苏东坡说:“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材料中“汉以后出于郡县吏”所指的是
A.刺史制
B.察举制
C.中外朝制
D.郡国并行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的信息,可知题干介绍的是各个时期的选官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实行察举制,因此题干中的“郡县吏”指的就是察举制,故B项正确;ACD三项都不属于选官制度,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察举制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宋代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通判还有一个职责:“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剌举以闻。”由此可见,通判
A.单独掌握地方行政权
B.掌握地方军政财权
C.行使对地方的监察权
D.兼有监察和行政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中的“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必须“与守臣通签书施行”表明通判不以单独掌握地方行政权,所以A项错误。材料中的“狱讼听断之事”、“ 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表明通判掌握司法与都督地方官员的权力,所以B项错误。C项也不全面,通判也掌握地方的行政权,故D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是《诗经·大雅》中记载的有关西周宗法分封制的史料,其译文为“大国是屏障,大族是栋梁。为政有德国安宁,宗子是城墙”。该史料反映了西周
①国家的管理方式?②血缘家族的特点?③官僚政治的特点?④实行分封制的目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诸侯是国家的屏障说明分封的目的;大宗是国家的主干说明血缘家族的特点,因此②④在题干中都是分封制的具体内容之一,都体现了国家的管理方式这一整体概念。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其他》高频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