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
A.天人关系
B.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关系
C.儒道释三教的关系
D.理与气的关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和古希腊哲学家同一个时期的是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此时我国哲学家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关系,儒道思想即能体现这一点。故选B。A项错误,是中国的西汉时期;C项错误,是魏晋南北朝时期;D项是宋明理学的观点。因此ACD项均与材料时间不符。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l?二战后,日本教育开始实行9年免费义务教育制度。日本政府1957年提出《科学技术振兴教育方案》,1958年决定按“充实基础学力,提高科学技术教育”的方针改革中小学课程。60年代开始强调产学研相结合,由各大企业集团对大学提供资助,大学则为工业界培养人才。1967年这一做法扩大到了农业、商业和水产业。1961年决定增加理工科大学数量,扩大招生,1962年创办高等专科学校。1965-1970年培养出19万工科中级技术人员。研究生教育也在发展,1975年获理工农医专业博士学位的占博士总数的88%。——刘天纯《日本改革史纲》
材料2 “战后日本大力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特别是购买专利权。到1972年共买进专利1.7万项,耗资31亿美元。1981年日本政府提出了“技术立国”的口号。在开发科技方面,50年代用于引进外国技术的费用占科研总经费的45%左右,60年代降至24%,70年代再降至10%,对外国技术的依赖明显降低。? ——据刘天纯《日本改革史纲》
材料3 二战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单位:亿美元)
年份
| 1952
| 1955
| 1958
| 1960
| 1963
| 1966
| 1968
| 1970
| 1972
| 1974
| 1976
|
产值
| 173
| 239
| 320
| 431
| 682
| 1026
| 1438
| 1969
| 2942
| 454
| 55544
|
——摘自《国外经济统计资料(1949—1976)》
根据材料回答:①战后日本教育、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各有什么特点?
②战后日本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是什么?教育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什么?
参考答案:
①教育:政府重视、推行改革、与经济发展结合。科技:由引进外国技术到依靠本国力量。经济:60年代末起出现高速发展。
②教育发展为依靠本国力量搞科研打下基础。教育、科技面向经济,为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科技成果能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本题解析:本题围绕教育、科技和经济发展这一中心提供材料,旨在考查经济发展与教育、科技之间的关系,突出了历史问题的社会功能。考生失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照抄原材料,而不能概括;材料归属不清,答案混乱;对教育、科技、经济发展三者关系认识不清,不能从根本上表达出教育是基础,科技是生产力,教育科技的发展椎动了生产力发展这一规律性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在资本主义国家兴起和强大过程中,曾经直接推动战争的政策措施是
①普鲁士“铁血政策”?②日本“大陆政策”?③美国“门户开放”政策?④德国“施里芬计划”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为组合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历史原因的能力。普鲁士“铁血政策”直接推动了普法战争的爆发,日本“大陆政策” 直接推动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德国“施里芬计划” 直接推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只是要求在他国的势力范围内美国享有同等的权力,与题意不符。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戈尔巴乔夫开始政治改革②苏联共产党实行多党制③苏联公布《苏维
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④《阿拉木图宣言》签署?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③②①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考查再认再现历史过程的能力。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导致苏联的解体,《阿拉木图宣言》签署?是苏联解体的标志。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842年五口通商后,受雇于外商并协助其在中国进行通商贸易的买办阶层兴起。右为美国学者郝延平统计的《买办在近代民族工业投资表》,从中可以看出(?)

A.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B.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C.买办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D.重化工业是近代民族工业的主体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买办阶层的理解能力和对表格信息的获取能力。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买办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