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古今中外,本民族的仁人志士和政治精英们为了本国的富强和发展,使本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出了重大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唐太宗则开创了令后人津津乐道的“贞观之治”,为唐朝全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太宗更以其优秀的个人品质,成为古代封建君王的楷模和典范。简述唐太宗在改善民生、和谐民族关系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 (2分)
(2)康熙在位60年(一说61年),最主要的贡献是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试以有关史实加以说明。(2分)
(3)孙中山和甘地是“亚洲觉醒”中的两位先驱,他们分别被誉为“中国的民主共和之父”和“印度自由的灯塔与向导”,请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二者为何能够赢得这样的盛誉?(4分)
(4)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并提出要吸取苏联的教训。毛泽东否定了苏联的哪些做法?(4分)
2、判断题 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柳宗元〈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
资料二: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
柳、黄二人同样是针对皇帝这个制度发言,却作出完全相反的评论。关于这个差异,以下解释何者较为合理?
①柳宗元的说法是为帝制辩护,肯定帝制存在的合理性
②黄宗羲对帝制的批判,符合明废相后皇帝专权的史实
③二人所批判的帝制因时代不同,而有不同的实质内涵
④二人所处社会的结构不同,二说都有其当代的合理性
⑤二说恰好相反,所以两种说法中应该有一个是错误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3、判断题 秦始皇在中央同时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其直接目的是
A 确立皇权至高无上?B 削弱地方权力?
C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 防止大臣专权
4、判断题 “文化大革命”中,实际上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的事件是
A.“五一六通知”的通过
B.中央文化革命小组成立
C.红卫兵运动的兴起
D.革命委员会的建立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欲伸民权,必广民智,欲启民智,必先革除恶风陋习对人民的禁锢。……早在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上书《请禁妇女裹足折》和《请断发易服改元折》,认为女子裹足,不能劳动;辫发长垂,不利于机器生产;宽衣博带,长裙雅步,不便于万国竞争的时代,请求放足、断发、易服以便“与欧美同俗”,又说:“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这就把变衣冠作为学习西方文明和推行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启发民智的意义。
材料二:下列两幅图分别是清朝(左下图)和民国时期(右下图)的妇女绣花鞋

材料三:20多年前,“毛氏中山装”一统中国服装市场。(见图一)如今,我们的服装不拘泥于一种风格一种潮流,而能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服饰上,演绎出许多文化的味道。(见图二、图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提炼康有为的主张,(3分)并分析其目的。(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哪些运动为中国近代民俗的演变开辟了道路?(2分)
(3)结合材料三分析“由毛氏中山装”到多姿多彩服饰的变化原因。(4分)
(4)通过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习俗发生变化的认识。(2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