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安徽太平)仙源东溪项氏族谱》祠规载:“家之有规,犹国之有典也。国有典,则赏罚以饬臣民;家有规,寓劝惩以训子弟。其事殊,其理一也。”上述祠规主要说明了
A.该地祠堂文化盛行
B.家规对宗族发展至关重要
C.宗法制在当地影响深远
D.家规与国典作用一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引文“家之有规,犹国之有典也”把家规比作国典,旨在强调家规的重要性,对家族中人起到约束的作用,即“寓劝惩以训子弟”,B的表述符合题意;AC材料没有表达;D的表述有误,不合史实,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
[? ]
A.宗法制?
B.三公九卿制?
C.皇帝制?
D.郡国并行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4分)阅读有关科举制的材料: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故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请更其法,凡《四书》、《五经》之文皆问疑义,其所出之题不限盛衰治乱,使人不得意拟,而其文必出于场中之所作。又不然,则姑用唐宋赋韵之法,犹可以杜节抄剽盗之弊。其表题专出唐宋策题,兼问古今,人自不得不读《通鉴》矣。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 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显然,科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
——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4分)
(2)据材料二,概括顾炎武对科举制的基本观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顾炎武上述议论的背景。(2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1905年被废除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1)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社会稳定。(4分,答4点即可)
(2)观点:八股取士危害甚于焚书坑儒;改革科举制,考察内容灵活,不限于治乱兴衰;借鉴唐宋考察诗赋、策论。(2分。答2点即可)
背景: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衰落;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工商业阶层日益壮大。(2分)
(3)原因:八股取士束缚思想;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近代工业发展和近代学堂创办,科举考试难以适应近代实用人才培养和选拔的需要。(6分,每点2分)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材料分析能力。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分析概括材料一中的内容不难发现科举制的进步性在于打破私人集团对政府权力的垄断。”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据此可知,科举制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因此科举制有很大的进步性。
(2)本题考查材料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故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顾炎武认为八股取士危害甚于焚书坑儒。“其所出之题不限盛衰治乱”,主张改革科举制,考察内容灵活。“其表题专出唐宋策题,兼问古今”,建议借鉴唐宋考察诗赋、策论。顾炎武上述议论的背景可以结明末清初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阶段特征来回答。
(3)“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而科举制不能培养科技人才,不能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但是八股取士束缚人们的思想,西方先进思想的传播。结 合近代西方侵华战争可知,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科举制选拔的人才却不能解决中国的政治问题,也不能适应期末新政之后的政治体制变化。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的变化·科举制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活跃的儒家思想·经世致用;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金史》记载:“己卯,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上述材料说明
[? ]
A、弹劾是中国古代监察的一项重要权力
B、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
C、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
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山东省常被世人称为“齐鲁大地”,这一说法的历史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 )
A.商朝甲骨文记载
B.西周分封制
C.春秋战国诸侯国
D.秦朝郡县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齐鲁大地”称谓来源于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因为齐国和鲁国是这一时期山东地区主要的封国,因此后人把山东地区统称为“齐鲁之邦”。故选B。A项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并无分封;C项在西周之后;D项在秦朝开始实行。
点评: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把自己的同姓亲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为诸侯,从而打破了当地的血缘关系,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区域,通过分封,形成了一个一个的诸侯国,如齐鲁等称谓就是以此而来。也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局面。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宗法制、礼乐制度和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