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从下图秦印、汉瓦与画像石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①秦印中的文字多为小篆 ②东汉画像石反映出当时牛耕的景象
③汉瓦中多为篆、隶字体 ④文物反映着秦汉时期制瓷业的发展
[?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张履祥在《补农书·论》中说:“吾里田地,上农夫一人止能治田十亩,故田多者辄佃人种植而收其租。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故贫者凭田以耕,亦其势也。”此现象主要反映了
A.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
C.古代农业生产中已出现租佃关系
D.农民的人身依附性增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主要考察识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引文,一方面,勤于耕作、生产效率高的农民只能治田十亩,所以田多的人就把田地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另一方面,人多,可开垦的荒地几乎开完,所以少田的人只能耕作别人的田地;说明租佃关系得到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恩格斯说:“铁已在为人类服务,铁使更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开垦广阔的森林地区成为可能。所以它是在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各种原料中最后和最重要的一种原料。”下列史实最能反映出铁的这种“革命作用”的是(?)
A.促使牛耕技术得以推广
B.推动水利的兴修
C.出现著名的冶铁中心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就是生产工具的革新,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第与之相适应,D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对中国封建社会“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
B.引起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局势动荡
C.封建统治者通过采取措施得以根本解决
D.政府往往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反映的是土地兼并现象,这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封建统治者虽然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不能根本解决,因此C符合题意。
点评:历朝政府都采取抑制兼并的措施,目的是维护小农经济,防止社会矛盾激化,以维护统治;另外达到增加政府收入。虽然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 史?实
| 结?论
|
A
| 在半坡遗址出土的一个陶罐里,保留有白菜种子
| 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
|
B
| 伏尔泰倡导的开明君主制
| 为1787年宪法的制定奠定了理论基础
|
C
| 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发达,约50%的工业产品销往国外
| 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
D
|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开始启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为1787年宪法的制定奠定了理论基础的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排除B; 英国虽然率先开展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但是材料不充分,没有列出与其他主要国家的比较,排除C;经济全球化可以追溯到新航路开辟后,排除D;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