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第二届盛会今天(2005年7月28日)在成都落幕。(如图所示)一如首届(注:首届“9+2”论坛暨洽谈会于2004年6月1日至3日在香港、澳门、广州三地举行)的情形,第二届盛会依然充满了热情和对未来的期许,惟一不同的是,举办地由珠三角核心区的粤港澳换成了千里之外的四川。
对于不太了解“9+2”的人来说,一个名称里有“珠三角”的盛会由四川这个距珠三角遥远的省份来举办,可能会有点不太习惯。其实,抛开紧密的经贸往来不谈,单从地理角度,位于长江流域的四川从2200年前就与珠江流域联在了一起。产生联系的是修建于秦朝的运河——灵渠。
意味深长的是,一年多以前,广东党政代表团为泛珠合作到广西考察时,专门到灵渠参观。有观察者敏锐地注意到,站在“灵渠”刻石两边,两广领导人欣然牵手合影。这条短短30余公里的水道,使南中国成为一个联通的水运网络,成就了秦朝的统一大业。与灵渠打通长江、珠江两大水域不同的是,泛珠合作是“9+2”的决策者们打通行政壁垒、共建南中国的宏大社会实践,是开启两大流域市场一体化的伟大工程。
——摘自 2005年7月28日《南方周末》“南中国的历史性创举”
(1)材料二中提到的“灵渠”位于何处?它的开通在历史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广东和四川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都曾充当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2)请简要说明四川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排头兵”地位。
(3)用近现代以来的事实说明,广东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具有哪些优势?
2、判断题 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观察下列几种生产工具的演变历程,你认为可以适用研究的主题是

A.播种方式的变革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D.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3、判断题 促进小农经济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A.铁犁牛耕的出现及普及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
D.原始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4、判断题 促使我国古代农业从集体耕种向个体农耕转变的重要因素是
[? ]
A.生产工具的改进?
B.?自然环境的变化
C.耕作经验的丰富?
D.?劳动者素质的提升
5、选择题 曹魏时马钧改进的翻车是用于
A.交通运输
B.耕地播种
C.鼓风冶炼
D.农业灌溉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