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图所示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区中,最早成立的是(?)

2、判断题 历史概念的掌握——“经济全球化” 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实的概括和总结,它包含着特定的含义。历史概念的内涵,包括时间、地点、内容(过程)、结局等史实要素;历史概念的外延,包括背景(原因、条件等)、与之相关事件(事物)的联系、性质、作用和影响等评价要素。请结合所学知识,对以下材料进行概括和总结,给“经济全球化”下一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摘自黄邦和等《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材料二?“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摘自《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20世纪上半期的震荡,人们开始认识到维护世界经济秩序稳定的重要性,由此产生了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整体世界开始制度化。
——摘自刘宗绪《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材料四 1960年,全球五个最富国家和五个最穷国家人均收入的差距是30倍,1990年达到60倍,如今则扩大到74倍。1999年,最富裕国家人均GDP(美国为30600美元)与最贫困国家人均GDP(埃塞俄比亚仅为100美元)之比竟达300∶1,世界上3个最富有的人的财富,超过60个穷国国民生产总值之和……?
——摘自(英)沃尔夫《全球化为什么可行》
3、判断题 1974年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时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这说明当时我国
A.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
B.争取团结国际力量反对霸权
C.形成全方位外交格局
D.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4、判断题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1929—1937年失业率变化图

材料二?

材料三? ?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用不到2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过去用了50年到100年所走过的路程。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一时间,“计划”成了最时髦的词。
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标志着日本局部侵华的开始。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还通过独资和与中央及地方单位及私人合办等方式,大力兴办厂矿。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
——骆晓会《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的试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的失业率有何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其原因。(4分)
(2)材料二是20世纪30年代美苏两国各自修建的民生工程,请指出这两大工程修建时期两国的经济模式分别是什么?(2分)它们的修建有何共同作用?(4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20世纪30年代国内外形势,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4分)
5、判断题 “欧元的建立是一个伟大的创举。1995年欧盟决定将欧洲单一货币定名为欧元(EURO),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用。”若对“欧元的建立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进行解读,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欧元的诞生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
B.启用欧元标志着欧盟关税同盟建立
C.欧元使欧盟成为经济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
D.欧元的诞生促进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