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摘自【加】哈罗德?伊尼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四 无产阶级政权应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代议机构依然存在,然而作为特殊制度的议会制,作为立法和行政的分工以及议员们享有特权的议会制,在这里是不存在的。
——列宁《国家与革命》
材料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3分)
(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并分析其进步作用。(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3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列宁心目中无产阶级政权的特点。(2分)
(5)依据材料五,归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2分)
参考答案:
(1)表现: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明废丞相,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3分)
(2)理解:开始以财产取代血缘关系作为权利分配的标准。(1分)
进步作用:扩大了民主权利的范围;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工商业发展。(2分)
(3)完美之处:不流血、妥协。(1分)办法: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2分)
(4)特点:立法与行政统一;议员没有特权。(2分)
本题解析:(5)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和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并举;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2分)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宰相制度发展变化的分析与理解。首先要分析题意,要求回答的是“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故要联系着三代的时候,我国宰相制度的演变内容是什么,注意语言措辞准确。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梭伦改革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历程中的地位及作用的分析与理解。首先要结合材料“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及所学的雅典梭伦改革的财产等级制度分析回答第一小问。联系整个梭伦改革的内容分析解答历史作用。
第(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英国“光荣革命”及君主立宪政体确立的分析与认识。第一小问实际上就是对“光荣革命”特点的正确理解:以妥协、不流血的方式取得胜利。对于后一问要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过程分析解答。
第(4)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无产阶级政权特点的正确分析与认识。回答时要紧扣材料“无产阶级政权应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代议机构依然存在,然而作为特殊制度的议会制,作为立法和行政的分工以及议员们享有特权的议会制,在这里是不存在的”并联系巴黎公社的相关内容分析。
第(5)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分析与认识。回答时要联系所学及材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分析归纳。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宰相制度的发展沿革;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与特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的民主政治·梭伦改革;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元朝行省有权参与议定路府州县所掌的赋税数额、征收方式,也拥有对路府州县赋税额高低上下、此增彼减的调整权。镇戍与淮河以南的汉军诸万户及新附军等,则直接由行省管辖。材料表明元朝行省制度下
A.地方享有自治权
B.形成了地方割据势力
C.存在着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双重性
D.地方权力被严重削弱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元朝的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故排除A、B两项;由题目中的信息“行省有权参与……也拥有……”“直接归行省管辖”可知在中央集权下的行省又享有部分权力。故排除D项,选择C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3分)科举制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对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开元、天宝中……是以进士为士林隼逸,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成出于是。
——(唐)杜佑《通典》卷15(选举三)
【材料二】说到科举,人们总要提起唐太宗的“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的话。……与李世民这句名言很相似,清代乾隆年间大学士鄂尔泰在有人批评八股取士时也说过:“非不知八股为无用,而牢笼志士,驱策美才,其术美善于此。”一“入彀”,一“牢笼”、“疆策”,两者似乎并无二致,都是利用科举考试为君主服务。
——过常职《唐代反科举思潮与科举考试的利弊》
【材料三】今日之患,在吾民智不开,故虽多而不可用。而民智不开之故,皆以八股试士为之。 学八股者,不读秦汉以后之书,更不考地球各国之事,然可以通籍累至大官。今群臣济济,然无以任事变者,皆由八股致大位之故。故台辽之割,不割于朝廷,而割于八股;二万万之款,不赔于朝廷,而赔于八股
——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两者对科举制度的态度有何不同?(2分)
(2)材料三中康有为把清廷割地赔款都归咎予八股取士,你是怎样理解的?试说明理由。(3分)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千秋功过话科举”为主题进行论证。(8分)(要求:观点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材料一肯定了科举制对人才选拔的进步意义;(1分)材料二指出了科举制度服务于专制统治的消极作用。(1分)
(2)有一定道理,但过于偏颇。(1分)八股取士造成国民愚昧落后,人才匮乏。中国落后挨打的根源在于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而不应仅仅归咎于八股取士。(2分)
(3)分层次赋分。第一层次,6—8分,观点明确,兼述功过,论据充分,表述清晰;第二层次,3—5分,观点明确,从不同角度论述,论据较充分,表述较清晰。第三层次,0—2分,观点不明确或偏颇,论据单一,表述不清楚。
功:破除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为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的知识分子进入仕途提供了机会;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社会价值取向;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尊显儒学,对维护社会稳定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任选两点论述,4分)
过:统治者实行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使知识分子成为皇权的奴仆;过于重视儒家经典而忽视科学技术,造成研究科技的人才匮乏;考试内容只局限于四书五经,知识分子脱离社会实际,严重阻碍社会的发展。(任选两点论述,4分)
本题解析:(1)态度依据材料一中“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成出于是”和材料二中“两者似乎并无二致,都是利用科举考试为君主服务”的信息进行概括即可。
(2)联系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来分析康有为的观点。康有为的观点有一定道理,但过于偏颇,八股取士造成国民愚昧落后,人才匮乏,中国落后挨打的根源在于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而不应仅仅归咎于八股取士。(3)抓住论证的主题:科举制的功过,功从科举制的积极作用来分析,如破除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为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的知识分子进入仕途提供了机会,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社会价值取向,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等;过联系科举制的内容、形式等来分析,如统治者实行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使知识分子成为皇权的奴仆,过于重视儒家经典而忽视科学技术,造成研究科技的人才匮乏,考试内容只局限于四书五经,知识分子脱离社会实际,严重阻碍社会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32分)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通过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而各个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政治文明呈现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材料二 唐朝中央机构图(见下图)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凤凰网》
材料四 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是完全的话)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
——华盛顿1787年给友人的
材料五 黄仁宇曾说:“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六 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在代议机构的设置上,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两院制,有的实行一院制。
——袁峰《比较政府与政治》
材料七 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中国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因此它们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东西方政治制度的各自特点。(2分)试分析其成因。(4分)
(2)依据材料三,概括这一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3分)针对材料四指出美国独立之初面临的问题美国是如何解决的?(2分)指出中国古代和美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不同?(3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五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2分)“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什么深远影响 ?(2分)
(4)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欧美代议制民主有哪些不同的“具体方式”。(2分)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有哪些?(3分)
(5)据材料七,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2分)“革命派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
(6)假期里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探究古今中外不同的政治文明(制度文明)的演变过程。请你拟定一个探究题目,并提供两种获取相关探究资料的方法。(3分)
参考答案:(1)东方属于君主专制,西方属于民主政治;根源:东方属于小农经济,大河文明;西方属于商品经济海洋文明。
(2)作用:奠定了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3分)
解决:召开制宪会议,制定1787年宪法(联邦宪法);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2分)
不同:中国: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无独立的权力;美国: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国家主权属于联邦,中央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3分)
(3)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2分)
影响:形成了极端君主专制统治,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2分)
(4)“具体方式”:英国君主立宪制(君主权力受限制);德国的君主立宪(君主有很大实权)。美国总统共和制;法国民主共和制政体。(任意2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原因: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道路;原有历史传统。(3分)
(5)原因: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向西方学习的进程缓慢;照搬西方体制。(任意2点2分)
观点:同意。理由:共和体制有名无实;人民没有获得真正的民主权利;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理由任意2点即可,4分)
观点:不同意。理由: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理由任意2点即可,4分)
(6)题目要求:切题,体现探究性,有探究价值,如:东西方政治制度初探等(1分)。
方法:查阅文献资料;网上搜索;求教专家学者;观看音像资料等(2分,任意两点即可)。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中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以及材料二中三省六部制实质来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文明产生经济因素、思想因素以及经济因素去分析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中央集权制影响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美国制宪会议召开以及宪法颁布的角度思考作答;第三小问比较中西政治特点从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角度思考作答。第(3)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四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的信息并结合明清政治专制史实回答即可;第二小问影响从加强中央集权以及阻碍社会进步角度思考作答。第(4)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五中“在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是完全的话)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并结合所学从英国、德国、美国以及法国政体模式来回答;第二小问原因从经济发展不同以及国情不同等角度回答。第(5)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七“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中国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并从影响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问属于开放型试题,观点同意从积极角度论证,观点不同意从否定角度论证。第(6)问属于开放型试题,主要是整理材料,题目提出可以围绕中西政治制度变化角度回答;第二小问方法可以从查阅文献资料;网上搜索;求教专家学者;观看音像资料等角度回答。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内阁制和军机处;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特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与完善?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代议制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商王往往杀死大批战俘和奴婢来祭神。在商代,王是人,也是神,既是王朝的元首,又是群巫之长。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神灵主导着商朝的人事
B.祭神是生产力落后的结果
C.商王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
D.商朝阶级矛盾比较尖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在商代,王是人,也是神,既是王朝的元首,又是群巫之长”说明王权与神权精密结合的特点,C项符合题意 A说法错误,B 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答案选C。
点评:先秦时期主要政治制度包括世袭制度、宗法制度、礼乐制度和分封制度。这些制度的突出特征是:①神权与王权的结合;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