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义和团被帝国主义勾结清政府剿杀于血泊之中。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导致了清廷媚外虐民面目的充分暴露,使中国人民对清廷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更多的人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对该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B.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由此兴起
D.义和团运动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题中关键信息“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导致了清廷媚外虐民面目的充分暴露,使中国人民对清廷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更多的人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可知,义和团运动失败,使中国人民认清了清政府专制卖国的本来面目,拥护、支持清廷的态度变成反对、推翻清廷的态度,即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发展,答案为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某研究课题小组在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研究中搜集到了以下几组史料,阅读后回答相关问题。(14分)
材料一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姐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
——洪秀全《原道醒世训》,1843年
材料二 逆贼洪秀全杨秀清称乱以来,於今五年矣。荼毒生灵数百余万,蹂躏州县五千余里,所过之境,……一概抢掠罄尽,寸草不留。……此其残忍惨酷,凡有血气者未有闻之而不痛减者也。……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议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
——曾国藩《讨粤匪檄》,1852年
材料三 1862年,“借师助剿”前夕,英国在上海的舆论喉舌《华北捷报》载:“太平革命是一场血污的运动……它不是反清的革命,而只是反对一切安乐的、富有的,以及和平的人民的血腥的‘十字军’……谁能说尽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荣所带来的痛苦与破坏?他们所造成的损失真是无法计算的!他们所犯下的罪行真是罄竹难书的!”
材料四 1863年,英国传教士致函《香港日报》编辑说:“关于叛军(太平军)情况及叛军性格的可怕记述,早就使我急欲访问南京,亲自去观察一下这些记述究竟有多少真实性……南京城外商业兴旺。古老的城垣里面,田地耕种良好,四乡也一样。小麦、大麦、大豆均极富饶。城内的居民生活显然较扬子江沿岸诸城优裕。新的商店和优美的房屋正在建筑中。居民一般衣着良好。妇女们来来往往,从事于南方妇女所做的日常工作,老人们则带领孙儿玩耍。我们到了任何地方都受到了尊敬和友好的接待。”
——朱学勤主编《中华文明史》2006年出版
⑴材料一中洪秀全表达了一种什么思想观念?(2分)
⑵材料二的作者是怎样否定太平天国的?他为什么对太平天国运动持否定态度?(6分)
⑶在对太平天国进行评价时有下列两种观点:
观点一是“(洪)秀全以匹夫倡革命,中国危亡实兆于此。”
观点二是“太平天国是由社会下层民众发起的一次对现存腐朽的封建社会制度的正义抗争。”
上述材料中可以用来支持观点一的有哪些?可以用来支持观点二的有哪些?(4分)
⑷在对同一历史问题研究中,往往会形成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观点,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2分)
参考答案:
⑴原始的平等平均观念(天下大同理想)。(2分)
⑵否定:烧杀掳掠;抛弃儒家传统文化。(4分)
理由:站在清朝统治阶级的立场上。(2分)
⑶支持观点一的材料:材料二、材料三。支持观点二的材料:材料一、材料四。(4分)
⑷阶级立场、研究方法、史料占有、时代局限。(2)
本题解析:
⑴根据材料一“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姐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即可概括出洪秀全要表达的思想观念。
⑵根据材料二“...荼毒生灵数百余万,蹂躏州县五千余里,所过之境...凡有血气者未有闻之而不痛减者也...举中国数千年礼、议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即可说明的作者是怎样否定太平天国的及其原因。
⑶首先对观点一和观点二进行必要的概括,然后对上述材料进行观点的提取,观点符合的对应来即可。
⑷对同一历史问题研究出现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观点的原因一般可以从阶级立场、研究方法、史料占有等方面说明。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广州诗人张维屏在一首诗中描述:“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催。……众夷相视忽变色,黑旗死仗难生还。”诗人描述的事件(?)
A.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英雄气概
B.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封建压迫的斗争精神
C.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精神
D.表达了中国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精神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描述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大三元里人民英勇抗击英国侵略军的反侵略行为,他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英雄气概,答案选A,B C D三项与题意主旨不符。
点评:关于中国人民近代以来的反侵略斗争的考查,高考主要涉及到以下几次重大历史事件: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中抗英斗争,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以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世纪末,德国强占胶州湾加剧了中国人的危机感,由此引发了“扶清灭洋”和“维新变法”两种救国方案。这两种救国方案的根本差别在于(?)
A.首要目的
B.发展前途
C.对外观念
D.对清政府的态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这两种救国方案一是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的口号,发展前途仍是固守中国的农耕文明,一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的,发展前途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表明
①中国的阶层要求团结抗日的愿望强烈 ②中共与国民党联合抗日的诚意
③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序幕拉开 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