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经济结构带来的变化有( )
A.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B.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C.中国出现了买办阶级
D.自然经济不再占统治地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鸦片战争对中国的经济结构带来的变化的表现。B项是错误的;我国
小农经济没有完全解体,是开始解体。C项是错误的;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D项是错误的;
自然经济在中国近代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所以选A。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漕运水手多来自于山东、北直(河北)等地的破产农民、手工业者和无业流民……长途漕运中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加以官方对水手的盘剥,促使水手们不得不联合起来以共担风险、维持生计。漕运水手与佛教支派一一罗教(宣扬患难互助)相结合,就产生了清帮。
(当时奏折)认为“但此等邪教,最易惑众”,因此,一定要“严加究审,从重处治。”结果,清政府对之采取了严厉的取缔政策。
(18世纪末清政府镇压罗教后)他们摒弃被官方废止的名教“罗教”,改称清门,订立“帮规”、“家法”……垄断着江浙漕运行业。
19世纪40年代后期,政府……被迫放弃河道,永远改用海路。……水手们已经组成了秘密会社……l9世纪40年代这些会社开始表现出很有政治抱负的样子,并开始在纤夫,甚至在旗丁中间扩展影响和发展组织。……鸦片战争以后这些组织采取了反满的意识形态。
辛亥革命时期,上海、杭州、南京等地的光复过程中,都有清帮参加对清军作战。这些力量同其他秘密会社一起成为传统统治秩序的反抗者和破坏者,使清王朝的社会控制受到巨大冲击,并最终在有秘密社会参加的孙中山所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土崩瓦解。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侯建新《经济社会史评论》
材料二:现实生活并没有对被圈地运动和工业革命无情地抛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大军有丝毫的怜悯与同情,失业、疾病、伤残、年老等像魔鬼一样时时伴随在他们身边,威胁着他们的生存。国家根据1793年罗斯条例鼓励友谊会“为了互相救济和维持生病、年老和体弱会员的生活,以自愿捐款,筹措独立基金”,使它们能以取得社团法人的多种资格。19世纪30、40年代,一些大的甚至全国性的友谊会团体相继出现。根据1874年英国的官方报告,友谊会可使济贫制度每年节省救济费约200万英镑。1911年《国民保险法》颁布友谊会等民间互助组织被以“核准团体”的身份变成了福利国家政策的执行机构。
——侯建新《经济社会史评论》
(1)根据材料一概述清帮的发展历程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清帮发展壮大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793年前英国友谊会迅速发展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国政府对待清帮和友谊会的态度及所采取的不同政策对民间互助组织发展的影响。(7分)
参考答案:(1)发展历程:由民间自发互助经济组织和宗教组织到地方行业垄断组织再到秘密地下反满政治组织(6分)。
原因:清政府被迫对外开放后漕运的严重衰落;西方列强打开国门后小农经济渐趋瓦解,农民、手工业者破产急剧增加;小农经济自身的脆弱性;民族矛盾激化背景下满汉冲突加剧;(共6分,每点2分,任答3点)
(2)①圈地运动和工业革命带来全新的生存挑战;②国家奉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尚未全方位承担起社会保障的职责;③中世纪以来城市自治传统的发扬光大。(6分)
(3)清政府坚决取缔。其政策使其演变为政府的对立面,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并最终成为推翻清政府的重要力量。(3分)
英国政府支持扶植、成功转化。友谊会的存在有利于减轻国家财政负担;缓和阶级和社会矛盾;推动国家福利保障建设。(4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和西方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后联系所学知识的能力。(1)要求概述清帮的发展历程并简析晚清清帮发展壮大的原因,分为两问,平时考试中学生容易粗心大意漏掉一问。概述清帮的发展历程,关键是提取出相关的阶段信息,由材料中的“(明清时期)...漕运水手与佛教支派一一罗教(宣扬患难互助)相结合,就产生了清帮...他们摒弃被官方废止的名教“罗教”,改称清门,订立“帮规”、“家法”……垄断着江浙漕运行业……水手们已经组成了秘密会社……鸦片战争以后这些组织采取了反满的意识形态...最终在有秘密社会参加的孙中山所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土崩瓦解。”,可知发展历程:由民间自发互助经济组织和宗教组织到地方行业垄断组织再到秘密地下反满政治组织。原因可以从内外因的角度分析,然后从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结合时代背景进行细化。由材料中的“明清时期...破产农民、手工业者和无业流民……加以官方对水手的盘剥...清政府对之采取了严厉的取缔政策。19世纪40年代后期……鸦片战争以后这些组织采取了反满的意识形态。辛亥革命时期...都有清帮参加对清军作战。”可以分析出原因:清政府被迫对外开放后漕运的严重衰落;西方列强打开国门后小农经济渐趋瓦解,农民、手工业者破产急剧增加;小农经济自身的脆弱性;民族矛盾激化背景下满汉冲突加剧。特别注意鸦片战争的历史影响。(2)本题要求提取材料的同时结合所学知识。由材料中的“被圈地运动和工业革命...威胁着他们的生存...以自愿捐款,筹措独立基金...全国性的友谊会团体相继出现。1911年《国民保险法》颁布友谊会等民间互助组织被以“核准团体”的身份变成了福利国家政策的执行机构。”,可知原因有①圈地运动和工业革命带来全新的生存挑战;②国家奉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尚未全方位承担起社会保障的职责;③中世纪以来城市自治传统的发扬光大。(3)本题要求分析不同政策对民间互助组织发展的影响。应该从不同的政策切入,然后分析其影响。由材料一可知清政府坚决取缔,其政策使其演变为政府的对立面,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并最终成为推翻清政府的重要力量。由材料二可知英国政府采取支持扶植、成功转化的态度,从而友谊会的存在有利于减轻国家财政负担;缓和阶级和社会矛盾;推动国家福利保障建设。本题体现了“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高考命题的特点,正确地解答出本题、该类题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同时有较高的解题能力。学科素质的能力层次要求比较高。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某班学生讨论穿衣服的问题。甲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和地位,不要穿与你身份及地位不符的衣服。”乙生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丙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根据天气冷热增减衣服。”丁生说:“按学校规定大家都穿校服,不挺好吗?”他们的说法,从某种意义上可以代表诸子百家某些学派的思想,分别是
A.儒家、墨家、法家、道家
B.道家、墨家、法家、儒家
C.儒家、墨家、道家、法家
D.法家、墨家、道家、儒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中“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和地位”说明是儒家主张;“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说明和组长节俭,属于墨家思想;“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说明是道家思想;“按学校规定大家都穿校服”是一种统一强制措施,属于法家思想,故本题选择C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唐太宗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为治国理念。为此,在社会民生方面,他强调
①无为之治,天下息兵?②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③仁义为本,慎用刑法?④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①不是唐太宗的主张;④属于唐太宗政治方面的主张,与强调民生没有直接关系,因此排除。选C
点评:“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要原因(表现):⑴政治方面:惟贤才是用,选官不避亲仇(提拔魏征);虚怀纳谏(魏征直言);用人扬长避短(房谋杜断)。⑵经济方面:休养生息,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存百姓”。⑶法律方面:慎用刑法,《唐律》体现“仁义为本,刑罚为末”的原则。⑷文化方面: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人才济济。(5)民族关系:开明(6)对外关系:开放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仍然属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范畴
B.“三纲”、“五常”是宇宙万物奉行的准则
C.“理”推动人类社会道德规范的广泛传播
D.“理”使社会伦理化,伦理道德天理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特别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并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信等美德。所以答案选D。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