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中国古代字典中本无“啤”字。“啤”字是根据英、德、法文的头两个字母的发音新创造的,所以在近代中国的一个时期内,许多人把“啤酒”称为“卑酒”。这反映出
①西方饮食习惯影响了中国传统食俗?
②西式食品成为国人饮食的组成部分
③西餐成为近代中国饮食变迁的主流?
④物质生活变迁与文化变迁相互交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相关内容。西餐成为近代中国饮食变迁的主流是错误的,因为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是逐渐进行的,并且速度慢,在内地与农村变化发生的更慢,并且不够明显,至今西餐也没有成为我国饮食的变迁的主流。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我同经济增长率变化曲线图,指出造成其中最低点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A.自然灾害的影响
B.三大改造造成的直接后果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实行
D.大跃进运动的推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考察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1958 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加上自然灾害,严重破坏了国民经济,使我国在 1961 年经济增长率处于最低点。因此ACD都是最低点出现的原因;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与材料所涉时间不符。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我国今年钢的生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就是说从去年的五百三十五万吨钢跃增至一千零七十万吨。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振奋人心的伟大号召。”中共中央这一号召与下列事件密切相关的是
A.“一五”计划实行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国民经济调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材料“就是说从去年的五百三十五万吨钢跃增至一千零七十万吨”可以看出这是一高指标为特征的大跃进运动。大跃进的特征是高指标、浮夸风、瞎指挥、共产风。故选B。A项是在1953年代1957年,无此特征;C项是在生产关系领域里的变革;D项是1962年国民经济调整进行了调整,是针对大跃进的错误而来的。
点评:1958年,在总路线的指导下,错误的发动了以大炼钢铁为标志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左倾错误的发展。造成了自然资源的巨大浪费,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伟人是
A.邓小平
B.毛泽东
C.周恩来
D.叶剑英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一国两制”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邓小平提出,最初是针对台湾问题的。毛泽东、周恩来、叶剑英等第一代领导集体也为和平解决台湾构想做出了贡献,但具体提出者是邓小平。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一直处于敌对状态,这一状况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开始改变。1972年2月,周恩来总理在北京迎来了前来访问的尼克松总统,这次访问的直接结果就是:
A.中美《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的发表
B.《中美联合声明》的签署
C.《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D.中美建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