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武昌起义胜利后,当时有一《越风》杂志载文说:“不剪发不算革命,并且也不算时髦,走不进大衙门去说话,走不进学堂去读书。”1911年,上海军政府命令“凡我同胞,一律剪发,除去胡毛,重振汉室。”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这是源于南京临时政府的“剪辫易服”政策
B.剪发与否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
C.辛亥革命后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发生根本变化
D.民族、民权革命的目标已实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A项时间不符;C项错在“根本变化”;“剪发”与民族、民权革命目标的实现并无必然联系,D项错误。根据材料内容,剪发与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关,剪发与否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B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和议”
1842年,给事中董宗远上奏皇帝反对和议,认为屈膝求和,将招致严重后果:“国威自此损矣,国脉自此伤矣,乱民自此生心矣,边境自此多事矣”,他指出:“民穷财尽,殆不可支,将何以裕国用厚民生乎?”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请简要评述材料中董宗远的观点。
?
参考答案:(观点)《南京条约》的签订,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依据)在董看来,自此“国威自此损矣”、“国脉自此伤矣”、“边境自此多事” 。(评价)中国自此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此后,中国所面临的外来侵略日益增多,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董宗远是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需要出发,他担心的不仅是对外国威的丧失,更在于对内难以控制人民。董宗远的看法,代表了封建统治者内部的士大夫阶级,在经历鸦片战争的刺激之后,对社会危机的忧虑。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火烧圆明园与哪场侵华战争有关
A.甲午中日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平型关战役
D.台儿庄战役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题意,主要考查史实,联系所学,第二次鸦片战争时的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洗劫并焚毁了北京西郊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答案为B。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史实,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源自中国近代史的节日及相应的发生在近代的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①五四青年节—1919年五四运动?
②五一劳动节—第二国际的成立
③八一建军节—1927年南昌起义?
④中秋节—1949年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五四青年节,1889年7月14日的第二国际中规定每年的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建军节和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也有关,中秋节和政治协商会议没关。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的主要意义在于
①提高农民的抗日积极性
②促进经济的发展
③实行精兵简政
④联合地主阶级抗日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题旨在考查理解、分析历史概念的能力。解题要害是要明确历史阶段特征和土地政策的实质。这个政策既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抗日积极性,也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