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观察下列两幅反映中日关系的图片,结合图片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图1? 1895年4月 日本马关
?
?图2 ?1945年9月 中国南京
(1)两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场景的出现对中国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造成图1、图2两种不同场景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图l: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图2:抗日战争中国胜利,日本投降。
(2)抗日战争中国的胜利,是中国人民100多来年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3)主要原因:
图l: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避战求和,不敢依靠人民群众;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国势强盛,对华战争蓄谋已久。
图2:中国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全民族抗战。日本发动的是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互相支持。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 近代史上,一批爱国诗人通过以诗写史来谴责列强的侵略,赞颂中国人民的抗争。其中张维屏在著名诗篇《三将军歌》中写到:“三将军,一姓葛、两姓陈,捐躯报国皆忠臣。”这首诗歌颂了中国人民在下列哪一场战争中抵御外辱出现的英雄人物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从材料所述可以看出,中国禁烟运动的首要目的是
A.整肃吏治,消除官场的腐败
B.制止白银外流,缓解政府财政危机
C.整顿海防,打击英国的入侵
D.打击鸦片走私,增加政府外贸收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由材料中“填海外无穷之壑”,“渐成病国之忧”说明白银大量外流危害了国家的利益;着从侧面证明了禁烟是为了制止白银外流,缓解政府财政危机。故此题应选B项
点评: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
(1)国际:18世纪中期以后,英法美相继开展工业革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英国准备侵略中国。(必然性)
(2)国内:清政府经济落后、政治腐败、军备废弛,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可能性)
(3)导火线:英国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战争。(偶然性)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3分)近代以来,如何看待中西文化成为重要的时代课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中国被强行开放的初期,人们视“洋货”为“奇技淫巧”,视“洋人”为“夷人”,看到火车,则“诧所未闻,骇为妖物,举国若狂”。开山凿石“恐惊耳骇目,群视为不详,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
材料二?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后,国人对外国人的称谓也发生了变化,出现“洋人”“西洋”“洋务”等说法,并且“几乎没有一个中国人的家庭不用一些进口货…-,假若不用棉织品,至少要用煤油做照明之用,或由欧洲人制造的、迎合中国人嗜好的不胜枚举的某些小东西。”
——以上材料均摘录自《文史知识》
材料三?义和团群众确实有一部分是因“洋货”的冲击而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也有一部分平民常受外国传教士或其豢养的“二毛子”欺负的老实人,也有很多百姓是轻信对洋人洋物的谣言,诸如洋人“剜目剐心,采生折割”“剜眼取胎,婴孩同煮”、铁路破坏风水、照相摄人魂魄之类。义和团除了杀洋鬼子和“二毛子”外,还“最恶洋货”,不仅“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甚至“洋灯、洋瓷杯,见即怒不可遏,必毁而后快。于是闲游市中,见有售洋货者,或紧衣窄袖者,或物仿洋式,或上有洋字,皆毁物杀人”。
材料四?辛亥革命后兴起了“国货运动”。当时民族工商业者创国货品牌,在广告上推销自己的商品,如“不吸香烟,果然最好;要吸香烟,请吸国货长城牌”“大国耻,用人民的血来洗,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鸿生”火柴的创办者刘鸿生说:“真正是我第一个企业成功的第一个原因,是那时的爱国运动推动了这个企业的发展,因为当时每个人都愿意购买国货。”
——以上材料均摘录自《西方物质文明与晚清民初的中国社会》
请回答:
(1)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19世纪七八十年代后,国人对西方文明的看法有何变化?(2分)依据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这一变化的历史影响。(2分)
(2)根据材料三,义和团对待西方文明有何特点?(2分)
(3)“国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文明排外”的具体含义是什么?(2分)产生了哪些进步意义?(3分)
(4)根据上述材料,谈谈如何看待中西方文化?(2分)
参考答案:(13分)
(1)变化:对西方文明由鄙视、排斥到崇尚、吸收。(2分)
影响:创办近代工业,学习政治制度。(2分)
(2)特点:盲目排外(反对一切外国事物)。(2分)
(3)含义:学习外国的长处,与外国展开竞争。(2分)
意义:促进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增强群众的爱国意识;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3分)
(4)要科学评价和正确对待西方文明和中国传统文明。(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对图中四个城市的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A.五四爱国运动首先在①发生
B.李鸿章在②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
C.中共在③召开了“八七会议”
D.孙中山在④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地图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①为上海,五四运动首先发生在北京,A项错误;②为南京,江南制造总局创办于上海,B项错误;③为武汉,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在此召开八七会议,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C项正确;④为广州,同盟会成立于日本东京。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