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模拟版)(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汉代强调良好的政府是基于伦理的和谐,甚至将天候与政治混为一谈。如此将宇宙观及政治学混为一谈,笼统地称之为儒教”结合所学本题要考查的是汉代董仲舒的新儒学,提出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新思想,加强了中央集权,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故“今后两千年则再难以摇撼之”。所以本题答案选A项,B、C、D不是难以摇撼的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关于墨子的思想,正确的是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墨子主张兼爱,是无差别的爱,孔子主张仁爱,是有差别的爱; C项是孔子的观点;战国时期墨家是显学,但是战国以后则不再受重视。因此ACD均错。墨子主张非攻,反对不义的战争;节俭,代表的是民众的利益。故选B
考点:墨家与儒家思想
点评:墨家学说在战国时期是显学,反映了战国时期小生产者力量的壮大。儒家思想因为主张仁爱,在春前战国时期与时代不符,得不到重视。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百家争鸣的其它各家的思想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是
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
B.心外无物,心即是理也
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D.内心反省,心致良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考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共同点。“心外无物,心即是理也”和“内心反省,心致良知”属于心学内容,因此B项和D项较容易排除。关键是A项较难排除,理是精神,气是物质,“理先气后”是两者的共同点,但“理气一体”即理存在于万物之中则是程朱理学的观点了,因此A项错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认为“纲常伦纪,即为天理”,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理学和心学比较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5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是我们民族的国家制度、社会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孔子是第一个提出救世之策的人。
——易中天《先秦诸子的救世之策》
材料二 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虽使夫子复生于今,又不知作如何非是也。……无以孔子之定本行赏罚。……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卅纪列传总目前论》
材料三 “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1902年)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孔子的“救世之策”。(3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李贽的观点。(2分)李贽的思想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试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予以说明。(6分)
(3)依据材料三,归纳梁启超的观点,并列举史实加以支持。(4分)
参考答案:
(1)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政以德。(3分)
(2)观点: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至论。原因: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八股取士,厉行文化专制;程朱理学思想占据统治地位;李贽思想本身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现。(8分)
(3)观点:儒家学说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工具。(2分)史实:董仲舒的新儒学认为“君权神授”,主张大一统,为封建专制服务;程朱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用三纲五常维护专制统治。(2分,任答一点即可。)
本题解析:(1)材料中的“孔子是第一个提出救世之策的人”,实际本问考查的是孔子的政治主张。依据所学知识,孔子思想的核心主张是“仁与礼”,“仁”即仁者爱人,“礼”即克己复礼;主张为政以德,实行德治。孔子的这些思想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依据材料中“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虽使夫子复生于今,又不知作如何非是也。…”,从中可以看出李贽反对以孔子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否认了儒家经典是万世至论。第二小问可结合所学从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概括原因。故李贽思想没有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的原因有: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经济上,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思想上,八股取士,厉行文化专制;程朱理学思想占据统治地位;李贽思想本身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现。
依据材料中的“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由此可以看出,梁启超认为儒学是维护封建等级秩序,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第二小问结合所学,西汉董仲舒的新儒学“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程朱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用三纲五常维护专制统治。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宰相无权,则天下无纲,天下无 纲而不乱者,未之或有。” 因此他希望君主能“虚静以统天下”。下列思想与王夫之这一主张最为相近的是
A.老子无为而治思想
B.韩非中央集权思想
C.孟子民贵君轻思想
D.墨子兼爱非攻思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虚静以统天下”就是希望君主无为而治,A正确。韩非子的中央集权思想强调权力的高度集中与“宰相无权,则天下无纲,天下无纲而不乱者,未之或有”相矛盾,B错误。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和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C、D。
考点:明清进步思潮
点评:明清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思想领域里出现了一股批判思潮,批判宋明理学和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和经世致用,为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古代中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