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元世祖忽必烈说:“中书省是朕的左手,枢密院是朕的右手,御史台是用来医朕两只手的。”这说明元代
A.注重权力监督
B.实行三权分立
C.完善三省六部制
D.加强机构分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由题干中“御史台是用来医朕两只手的”的信息可知,元世祖注重对中书省和枢密院的监督,故A项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都是为“朕”服务的,即服务于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元朝废三省,实行一省制,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御史台对中书省和枢密院的监督,故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可能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这套制度包括(?)
①行省制度?②皇帝制度?③郡县制度?④三公九卿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注意题目的时期限定词“秦朝”, ②③④都属于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①行省制度属于元朝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不符合秦朝的史实。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两汉先后在西南地区设郡,由中央委派官员,又封当地部族君长为王侯、邑长,这样做(?)
A.不利于治理西南地区
B.给西南夷反叛留下隐患
C.为了笼络夷人之心
D.有利于当地社会的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8分)
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宋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宰相赵普回答:“此非他故,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一大型工程,该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如何?(4分)
(2)材料二中赵普认为唐末以来,“帝王易姓,战争不息”的原因是什么?(4分)根据赵普的对策,你能概括出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吗?(1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4分)元朝实行行省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程序:中书省草拟皇帝关于兴建此项工程的报告,门下省审议,尚书省将审议通过的兴建计划提交工部,由工部具体实施。
(2)主要原因,节镇太重,君弱臣强。措施:军事上:杯酒释兵权,抽调地方精壮充实禁军;行政上:派文臣担任地方官,设通判监督;财政上:控制地方财政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3)不同: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握决策权,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元朝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领导六部,行使宰相职权。原因:元朝疆域辽阔,实行行省制是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本题解析:第(1)问,考查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起草诏令)、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由此分析归纳答案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原因可以结合材料中“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来归纳即可;第二小问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可以结合已学知识,从军事、行政、财政等方面归纳即可。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握决策权,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元朝中书省 是最高行政机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相权得到加强。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著名史学家钱穆曾说,我们中国人是政治的天才,“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败。直到今天,我们得拥有这样一个广土众民 的大国家,举世莫匹,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品,是中国历史之无上成绩。”
请回答:(1)请举一二例“优良的政治制度”,并说明它们是怎样“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的?(6分)
(2)概要指出所举政治制度中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内容,并说明理由。(4分)
参考答案:(1)(6分)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这套从中央到地方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把全国的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
三省六部制: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2)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和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完善。
或:巩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4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1)在古代的中国“优良的政治制度”当然是很多的,但是一定要注意这个“优良的政治制度”必须“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有关的。可以举例为: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这套从中央到地方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把全国的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还可以举例为:三省六部制: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从而也就确保了“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
(2)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内容一定要注意必须从第一问中所列举的政治制度出发来展开论述。例如,郡县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而中央集权制度则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和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完善。再例如,三省六部制度确立于唐时期,三省六部制度的优点是非常明显的,能提高行政效率,能最大限度的减少皇帝决策的失误。或:巩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