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六)
2017-11-05 16:22:2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1、判断题 该图表中的历史 该图为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公元400—2000年,横坐标为年代,纵坐标为GDP总值)
 问题:(10分) (1)如图所示,A段表示了中国与西欧人均GDt,大致保持一致,走势相对平稳,均略有上升,请概述A段中国与西欧各自所处的时代及时代特征。(8分) (2)B段是中西欧GDP出现显著拐点的时期,中国总体下降,西欧加速上升。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在这一时期人均GDP加速上升的原因。(2分)
参考答案:(1)时代:1l世纪的中国处于北宋时期;(1分)特征:多民族政权并立,以“重文轻武”?为国策,文化、科技发达,经济重心不断南移。(任意3点,3分) 时代:1l世纪的西欧处于中世纪;(1分)封建制度基本确立,政治上二元体制,封建割据,经济上庄园林立,文化上深深打上基督教的烙印。(任意3点,3分) (2)主要原因是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工业化浪潮席卷西欧,德国、法国等国现代化进?程取得重大突破,促进了西欧经济迅速发展。(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2012年度百度搜索风云榜,“网络反腐”成为当下搜索热词。中国自秦汉开始,就已确立官员监察制度。下列哪一官职(或官员)不具备监察官员的职权 A.按察司 B.门下省 C.通判 D.刺史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门下省是管审核的,不管监察官员,所以B符合题干的要求;A明朝的;C是宋朝地方管监察的;D是汉朝的.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监察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5分)社会流动指的是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的过程。它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著名史学家萧功秦指出:“中国传统官僚集权社会的精英,主要是由地主、士绅与官僚这三个阶层角色构成的……自隋唐以来迄至近代"传统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个显著的特点是,上述这三个社会阶层之间存在着相对频繁的横向流动”。 材料二:史学家王乃耀提出英国自16世纪“封建贵族阶级在来势猛烈的圈地运动中发生了严重的分裂。大贵族日趋没落,中小贵族中的一部分人逐渐资产阶级化。”“在18世纪期间,就整个世纪平均数而言,大约有一半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加入了无产阶级,……大约在1750年,自耕农消灭了。” 材料三:1850年,普鲁士政府颁布《调整地主和农民关系法》,允许农奴以高额赎金赎免劳役和其他封建义务。这时期新发明的农业机械日益使小规模的经营变成一种过时的、不再有生命力的经营方式。到了19世纪的最后20年,美洲和印度的廉价粮食充斥整个欧洲市场,全欧洲的农业经营方式在竞争下失败了。 ——摘引自张新光《农业资本主义演进的“普鲁士式道路”历史终结及其启示》 (1)材料一提到的唐宋之变是当今史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请简述唐宋时期社会流动的原因和表现。(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6—18世纪英国社会阶层流动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发英国社会流动的原因。(8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德国农业变化的因素有哪些?通过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社会阶层间流动的认识。(9分)
参考答案: (1)原因:①实行科举制;②商品经济发展。 (4分) 表现:①科举制推动平民参政;②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市民阶层扩大。(4分) (2)表现:①封建贵族日趋没落;②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崛起;③大量农民涌入城市成为工人,自耕农消失。(任答两点,4分) 原因:①新航路开辟;②圈地运动开展;③工业革命发展;④文艺复兴或宗教改革或启蒙运动的思想解放。(任答两点,4分) (3)因素:政府颁布法令废除农奴制;工业革命的扩展;农业机械化的推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任答三点6分) 认识:社会流动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公正合理的社会流动,会推动社会良性发展。(3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中第一小问从经济以及文化视角分析,文化从唐朝科举制推动回答,经济从商品经济繁荣角度思考;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平民进入官僚的角度以及经济推动市民化角度思考作答。第(2)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中“中小贵族中的一部分人逐渐资产阶级化。”“约有一半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加入了无产阶级,自耕农消灭了”等关键信息来概括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经济以及思想角度概括原因即可。第(3)问依据材料三中“,普鲁士政府颁布《调整地主和农民关系法》,允许农奴以高额赎金赎免劳役和其他封建义务。到了19世纪的最后20年,美洲和印度的廉价粮食充斥整个欧洲市场”以及所学来概括答案;第二小问从社会流动对社会发展影响角度思考作答。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孔子说:“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这句话所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 A.夏商的制度区别很大 B.夏商的制度有继承关系 C.商周的制度区别很大 D.商周的制度有继承关系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弄清孔子这段话的意思:殷商的礼仪制度是在夏朝的基础上有所损益而来,周朝的制度是在商朝的制度上损益而来,这就是说夏商西周的主要制度是相沿袭的。弄清意思后,再来看这段话表述的朝代以及朝代之间制度沿袭的关系,而材料中孔子说:“周因于殷礼……”,所以说是商周之间的沿袭继承关系,答案是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西周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共275年,至少在200多年里地方诸侯都没有搞分裂。其主要原因不可能是
A.周初分封时王室势力强大
B.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亲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C.礼乐制度强化了等级观念
D.周王对地方拥有绝对集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西周的分封制是周王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情况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划分给诸侯的社会制度,所以A对;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以及礼乐制度的设立都是保证分封制得以维持的原因,所以BC对;在分封制下,周王对地方没有绝对集权,地方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可以设置官职、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故D不符合史实。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