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其言曰制诏,史官记事曰上,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所在曰行在,所居曰禁中,后曰省中,印曰玺。”
──蔡邕《独断》
材料二: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
2、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书》记载:“秦遂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这表明秦朝将新创的制度推向全国。
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材料三 《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四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祖皇帝罢丞相始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五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处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制中具有创新意义的内容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4分)
(2)材料二反映唐代推行的哪种制度?(2分)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分)
(3)汉、唐、北宋、明朝统治者为防范相权过重的威胁,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8分)
(4)高祖皇帝罢丞相后,明成祖为解决政务繁忙问题,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2分)特点是什么?(1分)
(5)材料三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2分)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2分)
(6)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趋势。(4分)
3、判断题 有史料形容汉武帝时期“汉之得人,于兹为盛”,与这一现象出现密切相关的制度是
A.察举制
B.编户齐民制度
C.内、外朝制度
D.刺史制度
4、判断题 (17分)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著述的《全球通史》中写道“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第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大革命”指的是什么,就其“百代都行秦政制”而言,这次革命对后世产生了最为深远影响的又是什么?(4分)
(2)在推动“第二次大革命”到来之前,中国人民在探索救亡振兴之路上的主要实践有哪些?(3分)这次革命“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3)“第三次大革命”后,新中国为实现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创立了哪些基本的政治制度? (6分)
5、判断题 唐太宗在贞观年间常以品级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执行相职。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宰相名号。从唐太宗开始的这些做法,表明:
①皇帝任用宰相的范围扩大了,已不限于三省长官?②地方权力扩大,机构之间互相扯皮,行政效率不高③出现了权臣专权、皇帝大权旁落的局面?④宰相成员增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