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在中国的极端重要性。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经济经过了曲折发展的历程。当前,中国新的领导集体已视解决“三农”问题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在“大跃进”时期,由于大刮浮夸风、“共产风”,安徽农村深受其害。为了生产自救,少数农民自发地搞起了责任田,到1961年底,安徽省90.1%的生产队实行过或者正在实行责任田。在三年困难时期,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中央领导人对这一新事物给予极大的支持……但是毛泽东出于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善良愿望,很快否定了责任田。
——岳麓版《经济成长历程》必修(Ⅱ)
材料三 1978年,安徽发生特大旱灾,凤阳县许多人都外出讨饭了,没有外出的小岗村农民感到与其坐等饿死,不如大胆想个办法。于是,在1978年12月的一个夜晚,他们聚在一起,开了个秘密会议,写下了保证书,决定包干到户。安徽实行包干到户后,一部分干部和群众抱怀疑或反对的态度。有人在江苏和安徽交界的边境地区竖起大标语牌,坚决反对所谓的“分田单干风”。
——岳麓版《经济成长历程》必修(Ⅱ)
材料四 如下图
?
70年代凭票排队? 80年代某农民买了一台黑白
购买食品的市民 电视,引来乡亲羡慕的眼光

90年代花卉消费已成为
城市居民消费的一部分
(1)据材料一回答,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三次调整使农业经济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后两次调整(特别是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是在哪一方面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产生了什么不良后果?
(2)从材料二、三看,三年困难时期的责任田和1978年安徽实行“包产到户”都是有人反对的。但最终的结局却不同,其原因是什么?
(3)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时政热点,列举我国农村除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外的两项重要举措。这些举措给农村带来了什么变化?
(4)结合时代背景并观察材料四的图片,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民众的生活需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判断题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政治制度
B.在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央对地方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
C.西汉中外朝制度创立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高度完备
D.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标志
3、判断题 1972年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两国改善关系的共同利益要求是
A中国开始对外开放? B应对苏联的威胁
C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 ?D中国重返联合国
4、判断题 “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下列言论与此思想属于同 一思想家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D.美德归根结底会给人带来好处,邪恶则总会带来坏处。
5、判断题 以美国雷曼兄弟倒闭为标志,美国由于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动荡又向更高层级发展,而这场由美国华尔街延展开来的金融风暴已经影响了全世界的经济发展。这表明
①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②经济全球化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③政府要干预经济,限制资本流动④经济全球化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所以,要严加抵制经济全球化
[? ]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