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用“自相矛盾”的寓言来反对“无用之辩”,主张遵循客观规律行事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韩非子
C.庄子
D.荀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45年11月,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呼吁在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的主持下建立一个“国际贸易组织”,建议由联合国发起召开贸易和就业国际会议。美国此举的真实目的是
[? ]
A.扩大美国在金融领域的影响
B.降低世界各国关税,减少贸易壁垒
C.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发展,推动战后经济发展
D.凭借强大实力,控制世界市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后在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其根本目的在于
A.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
B.缓和民族矛盾,巩固新生政权
C.实现民族团结,防止民族歧视
D.发展民族经济,实现共同富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历史学家黄宗智认为,知道康乾盛世,中国的小农经济历经千年发展,已到了辉煌的极致。中国的GDP在晚清甚至达到了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然而这确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以下是对黄宗智这一观点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中国经济完全没有发展
B.这种增长是以传统方式来实现的,实际“劳动生产率”没有增长
C.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已处于落后地位
D.中国经济总量增加,“劳动生产率”也在增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中国领导人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最初动机是:
A.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B.解决澳门问题
C.推动对外开放
D.解决香港问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1979年元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1981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建议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提出国家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构想并进行了全面阐述。因此A符合题意。
点评:从命题频度看,本考点考查内容含量不是太大,但由于祖国统一是时政热点,历年一般都会命题。从考查内容和考查角度来看,主要考查“一国两制”的基本内涵及在港、澳、台地区的实践;从命题形式和考查意图看,大部分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备考复习时,要掌握“一国两制”的基本内涵及现实意义。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