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孔子家的马厩失火,孔子退朝回家,问人是否受伤,而不问马。此事反映了(? )
A.兼爱
B.克己复礼
C.仁者爱人
D.民贵君轻
2、判断题 《互联网进化论》一书指出:“工业革命把人变成机器,信息革命把机器变成人。”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工厂诞生于工业革命后,消失于信息革命中
B.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人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
C.机器与人的斗争始于工业革命止于信息革命
D.信息革命后机器完全取代了“人脑”的作用
3、判断题 (30分)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交融,共同发展,在延续本身的传统、显示多元化和多样性特点的同时,推动着全人类文化的共同进步。请根据分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A组:孔子和董仲舒? B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C组:李鸿章和曾国藩? D组:梁启超和孙中山?
E组:李大钊和陈独秀? F组: 毛泽东和邓小平
(1)A组人物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什么突出的贡献?(4分)
(2)与A组人物相比,B组人物的思想发生了什么新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源是什么?(4分)
(3)指出C、D两组人物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4分)他们的指导思想有何不同,为什么?(4分)
(4)促使E组人物由向西方学习转变为向苏俄学习的因素有哪些?(4分)
(5)F组人物在“走自己的路”过程中,在理论和实践上分别有什么突出贡献?(8分)
(6)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转型呈现出“传统文化现代化,西方文化本土化”的趋向。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2分)
4、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空气空前活跃,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下面哪一方面是这种局面形成的客观条件(?)
A.诸侯割据局面的影响
B.封建制度已经确立
C.各国国君重视人才
D.教育日益普及
5、判断题 1957年,周恩来在民族工作座谈会上:“中国的民族宜合不宜分。我们应当强调民族合作,民族互助;反对民族分裂,民族‘单干’。……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在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基础上,建立起我们宪法上所要求的各民族真正平等友爱的大家庭。”对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道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本质
B.指出了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C.推动了爱国统一战线的迅速发展
D.蕴含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地位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